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制造业回暖,需求变化引机器人行业“分水岭”效应,企业加速布局

工业机器人价格战一度成为行业升维的瓶颈,但这一问题正随着上游需求主力的改变而出现改观。


上半年疫情散点多发,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生产及交付,但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工业机器人产量显示达321100套,与2021年同期相比上升27.92%,而2022年10月制造业PMI指数则为49.20%,10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6%和48.1%,可见下游需求仍然存在。


虽然在产业升级+自主可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但随着疫情影响,制造业生产和需求景气度均有所起伏,尤其中小企业的设备投资意愿大幅降低。然而奇怪的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9月以来工业机器人产量已回到正增长,10月产量同比增长14.4%,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2022年前十个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速-3.20%,降幅进一步收窄,四季度有望延续增长态势。


中小企业设备采购意愿不强,价格再低依然无法获得订单,那么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持上行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市场分化明显


机器人大大讲堂注意到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选取了10家工业自动化上市标的企业,包括埃斯顿、汇川技术、埃夫特、新时达、拓斯达、新松机器人、怡合达、绿的谐波、国茂股份、中大力德进行分析,判断2022年市场主要需求方很明显不再是原先3C电子行业的中小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2022H1工业自动化行业实现收入205.88亿元,同比增长13.0%;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16.55%。该研究认为,随着收入端行业增速缩窄,高护城河企业表现亮眼,拥有高护城河的工业自动化头部企业表现依然较为亮眼,收入增速高于市场平均。


虽然利润端2022H1整体增速放缓,板块出现分化,工业自动化行业短期承压,但例如埃斯顿、汇川技术等企业正通过积极布局需求旺盛的新能源赛道,凭借一体化整机解决方案和本土化优势获得更高市场份额,利润增速位于板块前列。







同时例如拓斯达等聚焦3C电子的部分龙头企业正在低谷期收缩战线,聚焦于高利润的机床等行业而非扩大收入规模,利润降幅收窄,也赢得了接下来市场的主动权。


当前,光伏、锂电、风电、半导体、工业自动化等新兴战略产业需求仍处于快速增长期,2022年1-10月,我国光伏等产业链生产保持旺盛,企业扩产意愿仍然较强。而且在N型电池、大硅片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产业有望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电池、组件设备需求向上的确定性强。


这必然将推动相关企业形成大量的资本开支,带来对中游自动化设备公司巨大的需求,产业链上设备公司均有较好地成长,特别是在增量扩张逻辑下,中小制造企业迎来更大的盈利弹性。


专注于新型行业市场、不断挖掘全新下游应用场景的企业正获得超越行业的快速增长。例如节卡、越疆、艾利特、珞石等几家国内协作机器人第一梯队的企业,通过开拓应用场景,也在今年来迎来业绩增长的爆发期,协作机器人行业整体销量有望达到数万台。


基于此可以判断,工业机器人行业已经明显出现较大分化。由于锂电光伏半导体等行业的多个技术指标要求较高,行业门槛增高导致价格战的问题正在短期内得到改善。这导致一方面优质赛道中长期胜出概率大的龙头公司依然得到持续看好;另一方面具备极高业绩弹性的优质中小成长公司以及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正在疫情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长期来看,这与我国当前的国情也有较大关系。我国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国内工业机器人密度仍有上升空间,这首先催生高端制造业升级机会,促使高技术产业的人工替代类设备渗透率提升。

同时,制造业投资作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依然持续改善,拉动通用设备需求,实现逐步恢复并稳步上行。


短期而言,制造业投资受扰于疫情等因素,但从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这一前瞻性指标来看,2022Q3仍维持在同比23.3%的高水平,而借款主体尤其以中大型企业为主


由此可以发现,通用自动化受益制造业产业升级,订单同环比有所回升,短期投资扰动难扰光伏、锂电等行业长期上升趋势,23Q1、Q2有望逐步向好。从国内政策的整体趋势来判断,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1-3年依然有望持续提升。


近日中金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更是指出,当前时间制造业景气度底部已现,需求拐点临近,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望开启新一轮需求上升周期。


报告认为,因为制造业需求周期变化时间跨度约为43个月,景气度会在3~4年周期波动,其中上行周期约22~25个月,下行周期约17~18个月。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本轮制造业景气度及库存周期均处于筑底阶段,其中制造业下行周期已持续约13个月,库存周期正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综合各项宏观数据及历史周期间隔,因此制造业的需求有望迎来筑底反弹。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端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行业分化区间明显,但外资龙头企业在中高端下游应用市场占有率较高,在某些应用领域有独特优势和地位。


据IFR数据表明,2020中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为27%,高端产品明显供给不足,市场周期性反弹的主要销量和利润增长依然主要集中在外资和国内部分龙头企业。


凭借中高端机器人,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变化往往领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1-2个季度,根据日本内阁府的数据来看,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增速在今年5月触底之后,迎来了上升趋势,9月订单同比增长了20.6%,中国市场贸易恢复后的订单需求提升依然是促使其增长的关键因素。


工业机器人早期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的焊接、喷涂线,后来小型工业机器人(含SCARA、DELTA、小六轴)因成本优势在3C行业快速替代人力的重复劳动。但回到锂电、半导体等行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重新集中到了高端需求







高端化对于例如工业机器人的精度、负载、防护等级和寿命等要求极高,这对于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减速机技术壁垒是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最高的一个,是对工业机器人本体性能影响程度最高的核心零部件,目前目前我国机器人本体和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均只有30%左右,这导致上游议价能力疲弱,国内工业机器人零件采购成本更高,未来高端化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而伺服系统市场则同样大多由外资主导,外资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份额,国产份额虽逐年提升但依然偏小,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仍由外资占据。在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例如埃斯顿、珞石等高端核心零部件能够实现自主可控的企业已经显露出更大的市场优势。伺服电机下游的应用十分丰富,由中低端的纺织、包装领域向高端的电子、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延伸,其中电子制造设备、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合计占比达37%,例如汇川就借此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不断攻城略地。


机器人作为成长性最足的通用设备品类,产业链自主可控空间大,目前除开成本占比较高的核心零部件,进一步增加机器人产品附加值也是国产工业机器人升维的重要途径。例如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机器视觉、传感和激光等设备与工业机器人技术结合的使用率也不断提高,奥比中光、舜宇等头部企业正加快布局,通过糅合AI与3D视觉等先进技术, 让传统工业机器人拥有智慧的“眼睛”和“大脑”。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中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未来必将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一环。随着我国机器人行业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呈现国产成熟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的梯度分布,在多个高端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全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性能,加快人工智能和智能感知、大数据的融合,实现高端突且量产化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进口替代进程才有望快速且持续推进。


▍布局创新领域


特色场景差异化竞争同样是国产机器人企业快速增长的秘诀。我国多家后发机器人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在许多新领域不断取得场景开拓新成绩,在差异化竞争市场与外资品牌形成了较好的竞争态势。


例如珞石机器人就打造了套管螺旋筋安装智能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了螺旋筋套管安装的无人化生产。该方案智能化地实现了套管螺旋筋抓取、放置、旋压、组装工艺,且套管安装质量统一、稳定,节省劳动力。







例如艾利特机器人则凭借小巧轻便,关节灵活的EC63协作机器人,将机器人倒装在龙门架上,随模组前后左右移动,用协作机器人替代人工打造了一套独特的轨道板检测应用解决方案,实现了轨道板检测自动化







例如节卡机器人不仅让入驻新商业消费场景,高科技机械手臂变身智能服务员,同时用JAKA焊接工艺包把高级焊工的技艺和实践经验参数化,复制迁移到软件端,打造普工也可使用的“0”门槛自动化工具,极大降低焊接技术难度,破解焊接行业痛点难题。







例如越疆机器人除了在家电行业的空调压缩机制冷剂铜管上料、液晶显示器胶条压合等工艺流程上实现了打通,还尝试将协作机器人与 AGV 组成复合移动机器人,搭配视觉、夹爪等末端组件,实现了对冰箱开关门拉力检测、出水量检测等功能测试。







从全国范围看,1-10月份,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0.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0.9%,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绿色转型持续深入,为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场景创新提供着更多机遇。


与此同时,节卡机器人、越疆机器人、艾利特机器人、珞石机器人等我国多家机器人企业也正积极开展并强化全球化布局,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将中国解决方案输送到了全球,释放了发展新动能。


▍结语与未来


十年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居世界首位。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综合实力已经大幅提升。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在11月26日的2022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提到的一个观点,随着机器人与机械、数学、传感、医学等多学科产生共振,形成作业环境、人和机器人之间的融合,智能制造技术正形成新的制造原理,先进制造技术、新的制造概念不断出现,形成了创新源动力,而我国产业界和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处在国际前沿的位置,有望引领全球智能制造变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3

zzhz1234 2022-11-30 22:26:33 显示全部楼层
占坑编辑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看不到角 2022-12-2 14:34: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等大神更新完了再看!楼主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猪ong 2022-12-3 08:45: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不错,太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