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一周机器人行业新闻集锦

1.【重磅发布】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王田苗博士发布《机器人十大前沿热点领(2022-2023)》

8月21日,随着闭幕式的正式召开,为期4天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圆满落下帷幕。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分会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博士出席大会闭幕式,并现场发布《机器人十大前沿热点领域(2022-2023)》。



此次发布,中国电子学会根据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需求,结合“硬科技”最新发展前沿与趋势,调研走访在机器人领域具备技术领先水平和特色应用优势的骨干企业,组织拜访了来自于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机器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系统分析梳理了权威智库和知名战略咨询公司的机器人相关研究报告、机器人创新创业的分析报告,归纳出2022-2023年机器人十大前沿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2022-2023年十大机器人应用热点产品。
2022-2023年机器人十大前沿技术
1.仿人机器人技术
仿人机器人以双足行走、双手操作,是执行拟人化、多任务的一种机器人形态,目标是期望完成人类的一些操作和任务,甚至很多人类无法完成的危险任务。
仿人机器人技术包括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机器视觉、导航移动、情感识别与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
凭借仿人形态的优势和运动特征,未来在家庭服务、商业服务、国防安全、危险作业等场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自然语言理解、情感识别与人机交互技术
自然语言理解通过对人类语音、肢体等方面意图识别,生成相应的回答或动作指令。在引擎搜索、智能推荐、机器人交互等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
情感识别是对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利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人类情感的有效识别。在教育娱乐、医疗康复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自然语言理解和情感识别是人机交互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机共融、数字孪生、元宇宙等前沿科技的发展与需求,人机交互技术是未来数字时代的重要接口之一。



3.软体机器人与人工肌肉
软体机器人具有连续可变形结构,在人机共融、医疗康复、工业生产、特种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肌肉具有类人肌肉的特性,相比传统执行器,安全性更高,功率更大。有望用于航天航空、医学等、特种服务等领域。
软体机器人与人工肌肉核心技术包括:仿生与生物模型计算,智能结构材料的刚柔耦本体,软体机器人,智能SMA与IPMC,人工肌肉与驱动、结构、感知,驱动一体化功能部件等。
4.DNA纳米机器人与新材料微纳部件
DNA纳米机器人具有微小、精准、靶向、低损伤、超高精度可控等优点,被誉为未来对抗人体疾病的理想的武器之一,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微电子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核心技术包括DNA折纸技术、维纳操作、亚微米级微操作台、新材料与微电子技术等。
随着DNA纳米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发展,胶囊机器人、电子皮肤等新兴微纳部件实现快速的交叉融合发展。



5.元宇宙与机器人融合技术
元宇宙与机器人的交叉融合,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元宇宙技术与数字孪生、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云计算、人工智能(AI)、区块链、物联网、人机交互、虚拟人、边缘计算等技术交叉融合发展,旨在构建一个虚实结合的新型人机共融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元宇宙技术正逐渐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科大讯飞发布的虚拟人技术。“元宇宙+机器人”正逐渐从传统的娱乐、社交、游戏、生活服务等领域,逐渐走向商业服务、高端制造等场景。



6.脑机接口与生机电一体化技术
脑机接口是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从而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
基于脑机接口的机器人是前沿科技之一,将机器人与脑认知交叉融合创新,在医疗领域、航空航天、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生机电一体化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前沿科学技术,通过建立神经信息测量处理与人机信息通道,与机器人交叉融合发展,作为典型的生机电一体化系统, 智能假肢,将假肢本体的机电集成、双向生机接口集成、假肢与生机接口的物理和功能集成进行融合。



7.复合机器人技术——“手足眼脑”一体化
复合机器人由移动平台、 机械臂、 视觉模组、 末端执行器等组成,集成了移动机器人与操作机功能,融合环境感知、 定位与导航等技术,可快速布局于智慧工厂与自动化车间、 电力巡检、 仓储分拣、 自动化货仓等场景, 满足柔性生产需求,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装备之一。
将围绕机器人环境感知、定位导航、工业视觉检测、一体化控制、精准抓取与操作等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实现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复合机器人作为一个整体,在复杂环境中,涉及到手足的柔顺阻抗,以及全身动力学控制技术。基于应用场景和底层模块,复合机器人将在“脑、眼、手、脚”技术上走向协同。
高精度导航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机器人操作系统及算法等核心软硬件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产品国产化。



8.机器人操作系统
机器人操作系统通常包括硬件抽象、底层设备控制、常用功能实现、进程间消息以及数据包管理等功能。
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具有不同类别的机器人操作系统。例如面向教育和科研的ROS机器人操作系统,面向服务机器人的达闼海睿操作系统,面向无人驾驶的百度阿波罗、智行者Idriverbrain操作系统等。
随着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快速发展,有望使更多机器人走向标准化和模块化,使机器人建立物理空间+数字空间的数字孪生成为现实;并促使机器人实现更大规模的落地。



9.云服务机器人技术
将机器人的大脑部署到云端,借助云端服务器,可实现更大的运算能力,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应用。云服务机器人核心技术包含云计算、分布式计算、RPA/AIops软件自动化工具、数据储存与管理、机器人运动控制等方面。未来在无人驾驶、商业服务等数据密集型场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云服务机器人的功能化模块和数据中心,可缩短机器人的开发周期、开发难度,同时便于后期的远程维护和状态监测。未来开发针对相关应用场景的“云端大脑+本地机器人”或“云端服务”类型机器人,有望成为机器人规模化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模式之一。



10.机器人伦理与安全
机器人三原则:
①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② 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
③ 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
机器人技术作为一项快速发展中的新兴技术,部分技术和系统处于发展和迭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机器人在进行替代人做出很多决策行为时,同样需要遵从人类社会的各项规则。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一些生活中的伦理性问题在系统中规则化。
机器人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引起相关部门、供应商、用户等方面的重视,预防发生重要数据泄露、生产线瘫痪、机器人误操作等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



2022-2023年机器人应用热点产品
1.家用服务机器人
家用服务机器人涉及领域广、门类多、需求大。以扫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短途出行机器人、陪护聊天等为代表的家用机器人快速发展。
家用服务机器人涉及门类多,需进一步攻克先进传感、环境感知与建模、路径规划、听觉视觉语义理解、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人机交互、情感识别与聊天等核心技术。
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国内生态日益完善,价格逐渐普惠,未来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有望走进千家万户。



2.医疗与康复机器人
医疗外科机器人能够辅助医生实现远程力反馈操作、辅助定位导航、操作去抖等操作,实现高精度的作业。在骨科、脑外科、穿刺介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康复机器人凭借先进传感、精确控制等技术,可辅助相关偏瘫患者实现运动能力的恢复,或满足永久损伤患者的生活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核心技术包括伺服视觉、智能传感器、高精度运动控制、力位控制、安全操作等技术。



3.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电机、伺服驱动器及减速器作为传统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我国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并逐步占据国际市场份额,呈现从中低端逐步往高端零部件发展的趋势。
伴随着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力觉、视觉传感器作为传统机器人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化的“敲门砖”,逐渐成为新一代机器人的重要核心零部件。
机器人模块化趋势不断凸显,近些年标准化的末端夹爪和移动模组不断出现,有望成为新一代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



4.室内商业服务机器人
室内商业服务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室内环境中的导航服务、商业清洁、餐饮配送、无人售货、无人餐厅等商业服务场景。
核心技术包括环境感知、地图构建、定位与路径规划、动态识别、及时避障、机器视觉、人机交互、智能决策与控制等,提供跨楼层到户配送服务的机器人,在大型商场、餐馆、宾馆、医院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5.室外移动服务机器人
室外移动服务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无人配送、道路清洁、无人巡检、无人巴士等服务场景,具有智能化程度高、运维成本低、安全快捷等特点。
核心技术包括多传感器融合、环境感知、地图构建、路径优化、导航与避障,智能决策、机器视觉、集群协同等。
伴随着激光雷达等零部件的价格下降,自主导航技术的成熟,同时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下,无人配送成为很多企业竞争的领域,无人配送机器人开始呈现由室内向室外转变的趋势。



6.协作机器人及新一代复合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具有一定自主行为和协作能力,在非结构化环境中与人们安全进行交互协作的机器人。在3C、汽车、五金家电、机械加工、微创医疗、按摩理疗、无人售货等行业中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新一代复合机器人是同时具备“手足眼脑”协同能力的移动复合机器人,具有更高的场景适应能力和作业效率。在智能制造、柔性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协作机器人与复合机器人核心技术包括力位协同控制、机器视觉、高精度导航与定位、一体化柔性关节、智能化拖拽示教、安全行为决策、智能控制与决策、人机友好交互、精准抓取等。



7.物流仓储机器人
仓储物流机器人,进行仓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任务协同,可实现数百台甚至上千台机器人同时协作,完成上架、拣选、补货、退货、盘点等任务,包含AMR、AGV机器人、无人叉车等,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
核心技术涉及多传感器融合、建图与定位、引导和导航、避障规划、高精运动控制、多机器人集群控制等。
仓储物流机器人作为智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是物流行业解决高度依赖人工、业务高峰期分拣等瓶颈问题的关键突破口。
8.高端仿生机器人创新平台
仿生机器人指基于仿生学的机理、生物结构等特征进行机器人的设计与研发。通常具有仿生外形或运动特性,例如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仿鱼水下机器人、仿生扑翼机器人等。
伴随着高功率密度关节、平衡控制、步态规划、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快速发展,使得高性能四足、人形等仿生机器人的落地成为现实。
伴随特殊服役、商业服务、家庭服务等场景的潜在需求,相关融资活动或新品发布十分活跃。
9.空间机器人
空间机器人是指面向太空环境作业的机器人。面临微重力,高真空,大温差,照明差的恶略环境,对机器人的性能要求极高。在空间勘测、航天员出仓等作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核心技术包括运动控制、柔顺控制、轨迹规划、无线通讯等。
随着我国探月计划、火星计划、空间站的建设等规划,对空间机器人的需求日益旺盛。相继发布了玉兔号、祝融号、空间机械臂等太空机器人。
10.特殊环境服役机器人---军事、消防、农业、核工业等领域
机器人在特殊环境下的服役,在消防救援、电力勘测、农业、核工业、反恐防暴、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需求,代替人进行危险的作业或者重复性的操作。
核心技术包括导航与定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力位控制、机器视觉、遥操作与精确控制技术等。
文章来源: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再传喜讯!佗道医疗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获批上市!




近日,继佗手骨科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后,佗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佗道医疗”)自主研发的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获批上市!佗道医疗脊柱手术整体解决方案正式面世!这将进一步提升佗道医疗产品组合竞争力,开启骨科机器人手术临床应用新篇章。



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依托佗道产品家族领先的集成化技术,采用创新的一体化融合构型,相比传统分体式产品体积更小、线缆更少,机架开口达到92cm,为医生提供灵活、开阔的手术空间;产品搭载了业界领先的CMOS平板探测器、大功率分体式高压发生器,拥有卓越的成像视野和成像精度,结合独有的自主曝光技术,根据不同手术部位、不同体型自主适配参数,实现“高质量、低剂量”的成像效果,保障医患健康。



佗道医疗董事长程敏博士表示:“一直以来,我们充分洞察临床需求,利用底层技术优势,坚持医工合作,在不断的技术攻关下,我们的脊柱手术整体解决方案终于跟大家见面了,为整个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佗道医疗将继续牢抓技术与质量,不断拓展智慧医疗的边界与高度,加速高端手术机器人研发创新与产品迭代,推进我国机器人手术发展与普及进程,普惠更多患者!
文章来源:佗道医疗

3.力控机器人,柔顺地爆发了

1.“静心思考!机器人赛道,你怎么看啊?”
老板在策略会上说:"今年回归理性,静心思考!重点看决定命运的2大高成长主线:新能源和机器人。"
高成长项目的Bar,自然也很高!不是跳一跳,就能轻松摸得到:
标准品。“你的PS,解禁时能对标绿的/柏楚吗?”
稀缺性。“Only U 能做吗?”
高增长。“我的钱投进来,你能在单一场景里,快速卖上千套标品机器人吗?”
真量产。“先在客户现场加工几百万个工件,咱再聊”
历史上,做位置控制的机器人,经常被当作刚性专机用,完成某个场景下的特定任务,要同时跨过上面4个Bar,挺有挑战的。
So,3D视觉、6维力控,这几年被寄以厚望:1个标品,解决999朵客户需求。
2.“你做大脑规划,还是做小脑运控,or Both?”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上有很多专业文章。
而创投界的行话,则亲切得多:“中国版Mujin”、“RaaS”、“自势应机器人”、“智通万能机器人”、“柔性机器人”……
但是,高端大气的“自智柔”机器人,能PK过生猛麻利的专机自动化吗?
1970s,集成了2300只晶体管的Intel 4004问世,IT开始与OT融合,产生了PLC和PMC;从那时起,机器人就开始跟专机杠上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工业生产力3分天下:
专机自动化。从光刻机、SMT、激光切割、实木雕刻机、滑台、坐标机、整条集成产线……U name it!
刚性机器人。无论汽车产线大曲面喷涂,还是以某个姿态做焊接,机器人走固定路径为主,可以看做是特定复杂轨迹和姿态的专机。
人工。要么又柔又杂,用前两者做,算不过账来;要么又柔又难,前两者,搞不定。
就在上面3类生产力遇到瓶颈之时,机器人技术发生了3个突破:
传统3大件的全面国产化。标志性事件是绿的谐波2020年IPO,上市前1年收入只有1.86亿,上市后不断创新高,最高市值摸到300多亿。(顺便说一句,有壁垒的工业标准品,一级觉得TAM小,但二级给的PS真是香啊。又如柏楚上市前一年收入2.45亿,2019年IPO后最高市值摸到550亿!)
智能2大件的全面国产化。3D视觉、6维力控,性能对标甚至领先国际大厂,售价你懂的。
标准柔性工作站的量产。来自航天、ICT的人才,有产品定义+系统架构+工程迭代的综合能力,基于上面5大纯国产核心部件,正在推出柔性工作站。这种全球一直有人在实验室里搞但从未量产的工作站,谁能量产,谁就是全球的Only U。
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传感器疏察,被愚钝的机器人“国产触觉”|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
文章写于2018年ZX事件时,所提到的忧痛,基本都已搞定!
就是喜欢:技术变革带来的增量变化和赚钱机会。
3.“幸会幸会,我们也做柔性打磨”
“柔性打磨”,几乎所有力控公司都提到过这个热词。路演时偶遇,惺惺相惜:“幸会幸会!”
但能进入量产阶段的公司,寥寥。
柔性打磨有多难?四大家族搞了十几年!一批批有性格的刚性打磨机器人,陌陌地在墙角吃灰,让先吃螃蟹的工厂吃了亏
以某个打磨品类为例:
来料公差:mm级,每件都不同
磨削精度:um级(头发的直径是60~90um)
外部冲击:几十牛顶到高速(和300km/h汽车的车轮转速相当)砂轮上,瞬间碾铁成灰
复杂曲面:品种繁多,材质不同
加工节拍:和人工相当
轻松换件:零代码免编程示教,且个把小时完成换件
量产进度:打磨工件百万级,才敢说量产
机床和位置控制机器人,事先编好走刀路径,刀锋所致,片甲不留。
而柔性打磨机器人,则能顺着mm级来料公差,随型精准地磨削掉um级外层,露出光亮柔顺的致密层。
要搞定这极高难度的柔顺手艺,需要这么几个能力:
精密仪器:研发和运用过万分之一精度的力控传感器
力控伺服:感知力觉并实时引导机器人,而非每5秒给个点位
复杂建模:用模型和算法,把精妙手艺软件化,并持续训练进化
产品定义:找到一个新刚需求、提出锋利原创的技术路线、多年专注力出1孔
工程迭代:攻克上百个难题,提供高稳定性、极致成本、极简交互的Turnkey标品
谁先突破,就能把柔性打磨手艺,泛化拓展到去毛刺、装配等场景,有机会成为“自智柔”机器人平台。这个智通万能RaaS平台,你说它的TAM有多少亿?
4.“有<5亿估值的力控公司吗?”
越来越多的VC PE朋友,加入了5亿估值俱乐部,何必难为老板挑战自己;过会时,不用再花一半时间论证为啥将来退出时MOC能>1。
力控和打磨赛道,比3D视觉晚启动了半拍,处于业绩快速放量的拐点,现在还在5亿估值的射程内;不过,明年就不好说了,看这业绩增速,估值也会飞起。
现在机器人产业已到中期,需要评估的要素越来越多:标准品、稀缺性、高增速、量产进度、累计融资额、毕业学校、技术来源、单点性能、知名股东、迁总部、重大课题等等,都很重要,都令人难以取舍。
业绩与估值齐飞,诸多要素与长天共一色!
5.结语
静心思考,回归真知。其实上面说的这些逻辑、要素、指标,工厂老板统统不Care!
老板让财务付款时,只关心两件事:
加工效果:比老师傅磨的好,大幅提高良品率
回收周期:1台机器的产能>=2名老师傅(每人月薪1.5万)
最近力控赛道热度起来了,融资消息不断,且投且珍稀,你咋看?
文章来源:宋玉杰(uhardnet)

4.时隔两个多月,NASA机智号火星直升机成功完成第30次飞行

8月24日,美国宇航局宣布,机智号(Ingenuity)火星直升机已经成功完成了在火星的第30次飞行。



机智号自6月11日以来一直处于停飞状态,因为该直升机所在的地方正值冬季,太阳能供电的机智号没有得到足够的阳光来保持其电池在白天和夜晚充电。另外由于机智号的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灰尘堆积,机智号无法进行长时间的飞行,但目前短途飞行仍是可能的。
1.8公斤重的机智号在停飞两个多月后的8月20日再次飞上天空,完成了一次短暂的跳跃,这是它在红色星球的第30次飞行。根据NASA的博客文章,这次飞行被设计为持续33秒,仅飞行了2米的水平距离,最终机智号按标准完成了飞行。
2021年2月,机智号与美国宇航局的毅力号(Perseverance)探测器一起降落在Jezero陨石坑的地面上,毅力号正在寻找古代火星生命的迹象,并收集几十个样本以便将来返回地球。
机智号最初的任务是进行五次飞行活动,旨在表明直升机可以探索火星。这架小直升机在一年多前通过了该技术演示,现在正为毅力号担任侦察员。
毅力号已经到达了古河三角洲,在天气稍有好转后,机智号应该很快就会追上毅力号。
随着电池充电状态的提高,机智号飞行时间将更长,最终机智号将能够在夜间为其内部加热器供电,这将阻止其电子设备在每天晚上的火星寒冷环境中冻结。
据悉,NASA还计划在9月为机智号进行一次飞行软件升级,为其增加新的导航能力,以便机智号能够在未来几个月更好地飞越具有挑战性的河流三角洲地形。
文章来源:IT之家

5.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中国已成全球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

8月19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领航峰会”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经过产学研用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产业规划、激励技术创新、培育应用场景、优化市场环境等举措,不断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6万台,比上年增长68%;服务机器人产量921.4万台,比上年增长47%;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明显提升,精密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取得阶段性突破,得到国内外整机企业的普遍认可,以机器人操作系统为代表的核心软件部分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并得到实际应用。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断深化,一方面国际企业更加深度地融入中国市场,多家国际机器人头部企业加强部署中国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融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机器人企业出海势头强劲,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6.中科院院士谭铁牛获国际模式识别最高奖——傅京孙奖!34年来首次来首次颁给北美、欧洲以外学者

8月22日,第26届国际模式识别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开幕。开幕式上,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主席宣布,今年的国际模式识别领域最高奖——傅京孙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中心主任谭铁牛研究员,以表彰他在模式识别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这是该奖自198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授于北美和欧洲地区以外的学者。



谭铁牛院士 图片来源: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中心
傅京孙奖由国际模式识别协会设立,以国际模式识别学科的开拓者、已故美籍华人科学家傅京孙教授的名字命名,每两年评审一次,经同行提名、专设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协会理事会批准产生获奖人,每次奖励一人,旨在表彰学术成就卓著、为国际模式识别学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健在的学者,是一项终身成就奖,是国际模式识别领域的最高奖,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学术奖项。
在今年之前,已有17位学者获得此殊荣,他们均是国际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学者,均来自北美和欧洲地区。谭铁牛是第一位来自北美和欧洲地区以外的获奖者。
模式识别旨在研究和实现人类的感知、识别和判断能力,是人工智能的基本研究内容。谭铁牛长期从事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是虹膜识别、步态识别等模式识别研究的开拓者,他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一些重要的国计民生领域。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我国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7.水下机器人企业潜行创新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南山战新投领投

近日,水下机器人企业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的B轮融资,由深圳市南山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领投。
据潜行创新常务副总裁周长根透露,此次融资后将加大投入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和产业链端下沉三方面的建设。
潜行创新成立于2016年,此前已完成四轮、达亿元级别融资,资方包括深创投、前海母基金淮泽中钊天使基金、投控东海、梅花创投等。



根据产品市场定位分类,目前主流水下机器人可分为消费级、工业级、军工级三大类。潜行创新」以消费级和轻B端产品为主 ,今年其新发布的水下作业机器人“潜蛟P200 PRO”及泳池清洁机器人“潜豚CM600”,前者以更强技术性能产补足B端需求,后者以面向拥有更多用户量的使用场景的新产品补足C端的需求。目前潜行创新90%的业务来自海外市场,同时,周长根看好国内市场所具有的倍数增长潜力,“主要就国内的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进行针对性开发”。



水下作业机器人“潜蛟P200 PRO” 图片来源:潜行创新
周长根表示,目前,潜行创新的水下机器人在应急救援的水下救援、打捞等方面广泛应用。其次在水下的资产检测,主要应用在水下基建中,比如桥梁、水库、大坝、管道、水下的船体等。在消费级方向、尤其是海外市场当前的商业化场景,潜行创新以泳池清洁、渔业养殖等场景为主。



泳池清洁机器人“潜豚CM600” 图片来源:潜行创新
文章来源:投资界

8.博为医疗机器人完成5000万元B轮融资,由观由金元、智能蜂等联合投资

近日,深圳市博为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博为”)宣布完成5000万B轮融资签约,由观由金元、智能蜂等知名投资公司联合投资。
据悉,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助力博为医疗机器人业务进入新的阶段,快速推进产线建设、业务发展及市场推广。将助力公司业务的全面提升和核心产品的快速商业化落地,以及相关应用场景的快速复制。以建立“智慧药护系统”应用标杆医院为首要任务,持续进行配药机器人及智能化护理机器人体系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深圳市博为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机器人系统研发的团队之一,曾多次承担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深圳市重大项目,获批“深圳市智能护理机器人创新团队”,长期与德国汉堡大学、中科院深圳研究院、哈工大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医用机器人、AI方向的前沿技术在智慧医疗各领域的落地应用。
博为以静脉药物调配机器人为核心,包括针对细胞毒性药物调配的多功能配药机器人和台式配药机器人系列(西林/安瓿),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平台,整合前后端配套产品,覆盖智慧静配、智慧日间病房、智慧日间手术多个应用场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定制服务。
文章来源:猎云网

9.工信部等四部门公布农业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机器人应用推广,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现将农业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予以公布(详见下方文件)。












文章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10.康多机器人®——助力泌尿外科难题攻克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李学松教授使用康多腹腔内窥镜机器人手术系统分别完成了两例复杂机器人辅助肾盂成形术。两例患者均为外院术后复发输尿管狭窄患者,其中一例术中应用颊粘膜补片修复,另一例应用肾盂瓣技术修复。



术者:李学松教授



疾病背景



图片1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UPJO)是各种原因引起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尿液引流不畅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症状、体征以及肾功能改变的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疾病。



图片2
目前,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成型术(laparoscopic pyeloplasty ,LP)已经成为其常规治疗术式,与开放肾盂成形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且手术成功率不低于传统开放手术。
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具有上述优点,但其缺陷也较明显:由于肾盂成形为重建手术,不仅需要在镜下对病变部位离断、修剪,还要行肾盂、输尿管吻合,因此技术难度较大、操作复杂,且对缝合技术要求高,预后与手术精细操作紧密相关。
机器人辅助手术极大地推动了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y pyeloplasty , RALP)为其标准术式。
康多腹腔内窥镜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



康多腹腔内窥镜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七自由度主操作手,真实映射人体手部位置和姿态。主、从操作的动作幅度可以比例调节,术者手部颤抖可被智能识别并滤除,确保手术操作更精准、更稳定。



手术器械末端可旋转540°,超越人手极限,可实现高灵巧度、高精密度的手术操作。使其相较普通腹腔镜灵活性明显提高,特别对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型术这类需要相对复杂吻合操作的术式来讲,其灵活性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在肾盂成型术中,机械手能够发挥远超人手的“万象活动”灵巧性、精确性及可控性的优势,实现各种动作和精细定位,使肾盂输尿管裁剪缝合的复杂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显著降低腹腔镜下肾盂成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此外,康多腹腔内窥镜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国内首个开放式3D双屏幕手术机器人控制台,使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有效避免以往暗箱式控制台对于术者眼部、颈部、腰椎的伤害,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极大降低了因术者疲劳或体位不适等非技术性因素对手术带来的影响,使术者可以更加舒适、更加精准的完成手术操作。



显示屏上方的自定义扩展辅助屏,可根据需要自定义播放患者术前影像或术中信息,从而为术者提供全程、全信息导航。
苏州康多机器人



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国内率先开展腔镜手术机器人技术及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打产品康多腹腔内窥镜机器人手术系统已于2022年6月24日取得三类医疗器械创新产品注册证。
图1来源: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030-41724-6_89
图2来源:Yang K, Yao L, Li X, Zhang C, Wang T, Zhang L, Fang D, He Z, Zhou L. A modified suture technique for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dismembered pyeloplasty of pelviureteric junction obstruction. Urology. 2015 Jan;85(1):263-7. 获取全文: 10.1016/j.urology.2014.09.031. PMID: 25530399.
文章来源:康多机器人

11.释放灵感,哈工大研发出刚柔一体化穿戴式外肢机器人

8月25日,“申昊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杭州举行,来自8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1支队伍参赛。受《蜘蛛侠》中章鱼博士的启发,哈尔滨工业大学参赛团队设计出“刚柔一体化穿戴式外肢机器人”,拟用于操作空间狭小、作业姿态受限、需要他人辅助的工况场景。



哈工大参赛团队展示“刚柔一体化穿戴式外肢机器人”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