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AI教育时代,怎么学?怎么用?DeepSeek,请回答人工智能教育获与惑

●海口部分中小学已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引发教育模式变革,改变了“教与学”
  ●AI改卷,虚拟实验让课堂“活”起来
  ●“AI+教育”咋避免变“AI+应试教育”?
  ●技术研发与教学需求脱节,如何接轨?
  ●学生作业“AI浓度”过高,如何监督?
新学期开学!我省各地各学校近日陆续召开会议部署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其中,部分学校结合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DeepSeek爆火现象,明确提出新学期要聚焦人工智能和教学数字化转型,充分借助数字工具为教学赋能,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以前备课需要很长时间,现在用AI软件辅助,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备课PPT制作,节省了很多时间。”日前,参加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万宁市大茂中心学校教师蒋小妹与记者聊起了人工智能教育。
  与蒋小妹一样,许多中小学一线教师或多或少接触或使用AI辅助工具。记者在海口走访发现,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体验“虚拟实验”,一些学生能娴熟地操控无人机,有的甚至能自主制作智能孵化箱、智能家居……“结合教育部2024年1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看,AI教育时代已经来了。”一名受访教师感慨道。
  学生学啥? 涵盖编程、无人机、机器人搭建、AI绘画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广泛使用,人工智能已悄然“潜入”校园。
  记者日前在海口市秀峰实验学校的智慧峰谷创客实验室内看到,两名学生在摆弄电子元件。“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学习它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该校八年级(2)班的郑雅琳告诉记者,她从七年级开始练习写编程,如今已学会运用模板和电子元件等组装搭建安全屋、智能孵化箱等,“学习人工智能可以开拓逻辑思维,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提高学科素养。”郑雅琳的同学符峰源也喜欢编程,他能运用物联网知识动手做一套智能家具,“我们都是利用课后延迟服务课堂和寒暑假来学习人工智能,基本不占用学科学习时间。”



秀峰实验学校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海南赛区)。
  在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很多学生选择加入学校的无人机社团、机器人社团或科技小达人社团,蔡锦就是无人机社团的第一批学员。“操纵无人机学问很多,特别是比赛时要注意对赛场的观察,要根据实时情况调整代码,而不是一味使用原代码。”蔡锦说。



学生在上学校社团编程无人机课。
  “我们学校应该是海口市较早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义务教育学校之一,2018年就开始尝试了。”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校长吴遥海表示,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受相关知识普及并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和社团。目前,学校正计划嫁接海南大学等高校资源,拓宽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视野。



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编程机器人。
  据了解,海南中学、海口市西湖实验学校、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等中小学也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其中,滨海九小已开发出科技模型制作、VEX机器人等21门科技类校本课程和27门科技类课后特色课程。
  一个月前,一场“AI赋能教育展示活动”在海南中学美伦校区举办。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AI绘画概念及AIGC技术应用,并掌握通过输入提示词生成图像的技巧。
  老师咋用? AI制作备课PPT、批改试卷、开展虚拟实验等
  不仅学生在学AI,老师们也在摸索使用AI辅助教学。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一键生成备课PPT或工作报告、利用AI系统批改作业和试卷并生成学情分析和建议、借助AI辅助工具进行虚拟实验……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生成式的人工智能工具会让课堂可视化,更加生动,师生课堂互动和体验更加丰富,比如虚拟场景教学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海口市龙华区教学研究室信息部负责人陈敬全表示,教师还能依据AI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此外,随着跨学科融合越发深入,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口市秀峰实验学校信息组教师胡叶告诉记者,学校多学科教师均能熟练运用海口市龙华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及评价系统进行线上阅卷并生成智能分析报告,部分教师还能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工具给学生上虚拟实验课,“学生也喜欢这样有新鲜感的实验。”
  AI教学带来的新鲜感和趣味性让师生乐此不疲。“人工智能教育其实就是落在用和学上,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具有AI意识和AI教学能力的老师,再由他们去培养能够辩证认识、应用甚至创新人工智能的人才。”省电教馆有关负责人说。
  有何趋势?推广应用将加强,我省正制订人工智能教育细化指导方案
  省电教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趋势已经明朗,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会进一步加强。
  在陈敬全看来,开展和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发展总是伴随着变革,一线教师应辩证看待人工智能,适应新形势主动学习并运用人工智能。”
  根据《通知》,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要求,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那么,我省中小学目前的人工智能应用情况如何?
  “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融合,目前在海南基本上是单点单校尝试,尚未形成大规模应用。”省电教馆副馆长李宁宁表示,我省已经“尝鲜”的学校大多利用课后延迟服务课堂或科技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意识、普及相关知识,真正开设校本课程的学校并不多。目前,我省基础教育学校人工智能教育主要体现在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管等四方面。
  助学方面,比如海口市第四中学初中部已对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学科实行人工智能常态化应用,学生可通过AI系统对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系统会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为其推送相对应的微课,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助教方面,比如海南中学的AI绘画、AI加工音乐词曲,北师大海口附校的AI批改作业等,“随着AI技术的进步,AI批改不再局限于客观题,像英语语法、语文作文等主观题也可以批改。”李宁宁说。
  助研方面,海景学校正在尝试运用人工智能进行课堂教学评价,通过大数据分析给老师画像。“教师在课堂上哪些提问属于无效提问,教学重点讲解到不到位,甚至学生抬头率系统都可以抓取并给出评价。”李宁宁表示,以前的校领导听课评课今后有可能被AI评课所替代。
  助管方面,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已实现360度无死角校园安全管理,有的学校还在“明厨亮灶”方面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比如工作人员不戴口罩、厨房内有老鼠等场景都会被系统自动抓取并报警。
  李宁宁称,目前我省正在制订人工智能教育细化指导方案。同时,我省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化应用试点工作推进人工智能在教与学方面的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也将改版升级,引入人工智能方面的功能。
  作何思考?技术研发与教学需求脱节,资源不均衡、伦理等问题须重视
  “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师生带来的好处很多,但这场已经开启的教育模式变革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思考。”省电教馆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有效性有待考证。AI在批改作业和试卷以及人脸识别、人机问答等方面的准确率到底有多大,目前还有待考证。比如海口市长滨小学使用的智慧体育系统,通过固定站、移动站人脸识别技术对学生短跑、跳绳等项目进行无感测试,但长相差不多的学生或者双胞胎就有可能被AI认错。
  二是技术研发与教学需求脱节。很多AI技术研发企业并未深入校园去了解学校和老师的实际需求,就将众多技术集成一起,结果很多技术或场景根本用不上,一些学校和老师真正需要的小切口、小场景反而被忽略。“我们要培养五育并举的人才,但许多研发企业只想到帮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该负责人说。
  三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方向把握上要谨防“AI+教育”变成“AI+应试教育”。该负责人表示,一些AI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反复给学生推荐同类学习材料,实际上是让学生反复刷题,这样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
  四是伦理问题。部分AI系统主要靠抓取学生表情来生成分析,这会侵犯到学生隐私。此外,这类数据最终掌握在平台研发企业手里,其数据安全性如何保障是个未知数。
  除了技术层面,师生能否正确使用AI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学生做作业时过度依赖智能软件,未作思考就借助AI软件直接抄写答案,到底是学生在做作业还是AI在做作业?”陈敬全表示,一旦学生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缺乏监督,这样的“辅助”就会变味。
  此外,有的教师在备课时也会过度依赖AI,缺乏自主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中青年教师必须在备课或课堂教学方面形成自己的思考,并分享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吴遥海说。
  资源不均衡也是人工智能教育推进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比如有的市县或学校财力有限,智能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难以保障。吴遥海表示,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只有2间机房,无人机、机器人班额有限,每年开放抢课时,放出去的名额都会被秒抢,“曾有家长反映,一家六口拿着六部手机都抢不到一个名额。”
  人工智能课程专业教师不足是许多中小学面临的窘境,一些学校不得不邀请第三方团队授课。“万宁也存在这种情况,好在去年已经新招了一批专业教师。”蒋小妹说。(记者 王小武 受访学校供图 编辑 陈妹 林秋怡 实习编辑 陶思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