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声明:严查人工智能生成论文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1月9日,中华医学杂志社发布《关于在论文写作和评审过程中使用生成人工智能技术的有关规定》,其中明确,生成式AI(GenAI)及其产品、团队不能作为论文的作者进行署名,如论文主要内容使用生成式AI(GenAI)完成,编辑部将按照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处理。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注意到,近期国内外多个医学期刊对AI论文造假发布声明并退稿。



多个国内外知名期刊对AI生成论文进行规范

2023年2月10日,《暨南学报》曾发布《关于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说明》,称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单独或联合署名的文章,如果在论文创作中使用过相关工具,需单独提出,如有隐瞒使用情况,将对文章直接退稿或撤稿处理。

此后,国内多家核心期刊发表声明,对投稿人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种AI使用途径加以限制。《文献与数据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智库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等期刊均发表声明称,如果论文主要内容是利用AI工具生成,一旦发现,以学术不端行为处理。

2023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学术出版中AIGC使用边界指南》称,建议研究人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直接生成的稿件文字等资料必须提供明确的披露和声明,否则将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国外学术期刊也纷纷对AI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进行规范。2023年5月,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发布声明指出,建议使用了AI辅助技术的作者,应在投稿信和论文中说明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作者不应将AI和AI辅助技术列为作者或共同作者。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完全统计,《自然》(Nature)、《细胞》(Cell)、《柳叶刀》(The 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等顶级期刊均发表声明称,人工智能(AI)不具有作者资格,使用人工智能(AI)的研究人员应在稿件中进行说明。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开始正视并规范人工智能(AI)的使用。

多篇论文曾因“使用AI”被撤稿

除了设置投稿门槛,不少学术期刊对已发表的AI生成论文进行撤稿处理。2023年9月,《物理写作》刊登的一篇论文中出现了“重新生成回复”(Regenerate response)的字样,表示可能存在使用ChatGPT的痕迹,最终该论文被撤稿,这也是第一例因使用ChatGPT而撤稿的SCI论文。

根据《自然》(Nature)的报道,截至2023年,全球已有逾1万篇学术论文被撤回,其中有9408篇论文出自欣达维(Hindawi)旗下的出版社,除了“同行评审欺诈、论文工厂和出售作者身份”等常见撤稿原因外,“使用AI”正在成为撤稿的一大主因。

针对此类学术造假现象,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发布《关于开展撤稿论文自查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自查,以确保其质量。近日,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等高校决定在校内开展撤稿论文自查工作,核实撤稿原因和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措施也在不断完善。2023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明确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存在抄袭、剽窃、伪造、数据造假、人工智能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责编:李欣

校对:李益萌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