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曾毅: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解读

原创 曾毅 中国网信杂志

曾毅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

近年来,人工智能应用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用户体验和应用范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隐患。人工智能技术若被误用、滥用、恶用,也将产生安全问题,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不可预知性及其潜在威胁也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其伦理与隐患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将人工智能治理提上日程,为其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全球协作共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风险与安全问题是全球共同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2023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主题为“人工智能给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的机遇与风险”高级别公开会,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会议上呼吁设立一个全球监管机构来监督这项新技术。2023年10月,联合国高级别人工智能咨询机构(High Level Advisory Body on AI)正式成立。作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我国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既是对全球挑战的正面回应,又是对联合国协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实质性支持。

人工智能从自然智能特别是人类智能中获得启发,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学习、推理、决策、规划能力,并能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依托数据、智能算法、算力的全面发展,有望成为促进人类社会和生态发展的赋能性技术。作为赋能性技术,人工智能要有立足全人类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倡议》指出,“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人工智能赋能人类社会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理应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应以保障社会安全、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人工智能作为赋能性技术与工具,其使命远不止推进某个国家的进步,而是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针对全球共同关切的议题,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态的可持续性。例如,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挑战,赋能人类与生态和谐共生。

人工智能应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契机,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因此,《倡议》指出,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例如,确保人工智能赋能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互鉴。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其历史传承,还能以包容的方式推动多元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与互鉴。再如,中国的研究者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世界文化遗产间共性与特性的分析,从而加强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关联与互鉴。



人工智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图为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

短期内,应评估和预防由人工智能技术缺陷所引发的安全风险,并在全球层面分享经验、实践以及平台和工具。同时,应通过全球协作来避免人工智能的误用、滥用和恶用。从长远的视角来看,面对人工智能技术不可预测的发展及其可能带来的失控风险,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出发,长远规划其应对策略,以解决其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

······

以上文章摘取自《中国网信》2024年第3期,如需获取全文,请点击以下卡片跳转至《中国网信》电子刊。

↓↓↓戳↓↓↓

原标题:《曾毅: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解读》

阅读原文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