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碰撞是助力还是阻力?专家们这样说



3月30日,第二届“洞见·未来”教育生态大会在重庆巴蜀中学校举行,本次大会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创新学习”为主题,国内顶尖教育专家以及行业领军人物齐聚,针对课程创新学习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问题、A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领域提供的借鉴方向等展开讨论。

未来教育应该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

在开幕式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李潇珂表示,学校鼓励学生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增强国际理解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胜任力。同时,也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学生在拓展国际视野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我们也积极拥抱科技发展,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提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重庆市渝中区委副书记黄孝明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共商教育思想变革、共议教育资源互动,以多维度洞见国际化教育新未来,更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人们对未来的焦虑,尤其对教育提出了挑战。学生是否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目前存在很大争议。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秦春华认为,学校应该教会学生去使用人工智能,并建议学生每天使用1小时与AI进行交流,这样AI才能成为学生的伙伴。

教育领域为何要用人工智能?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焦建利教授认为,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方面,知道与不知道,能用与不能用,会用与不会用,善用与不善用之间,将会存在一个导致强者更强而弱者愈弱的巨大的数字鸿沟。“教育领域应该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向未来发展。”



学生自身的成长是未来教育的根本

人工智能不仅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紧迫感,而且也给家长带来了焦虑和困惑。资深国际教育专家王实对家长的建议是,要回到教育的初心,以孩子为核心,不要受到外面的过多干扰,这是最根本的。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于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技术“为我所用”。从量化的方面来看,学生的学术能力依然是知名大学所看重的。从非量化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还是人的各种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面对面社交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同时,家校应当合力共创一个适合学生自主成长的环境。广东国际化学校专委会常务副主任袁拔表示,家长要理解学校所举办的一些看上去“无用的”活动,如舞蹈比赛、英语情景剧等,这些活动其实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重庆市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郑琪认为,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更多地放在学生成长本身,人工智能其实不可怕,它会成为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各类考试竞赛也并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帮助自己认知学习状态的手段。自主独立,充满内驱力才是学习者最好的状态。

教育生态的核心是学生个体。人工智能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得到充分地成长。王实表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而人工智能给学生自我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快速发展的道路。“教育生态应该是一个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态,这才是学生最好的一个成长生态。”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实习生 吴沅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