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揭秘“大数据杀熟”:杀熟手段层出不穷,电商旅行平台成投诉重灾区 | 刚调查






随着春节的临近,消费者多选择在线上购置年货、预订机票和酒店,“大数据杀熟”话题近期也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最近有媒体披露,在相同的平台、相同的时间点预订同一航班时,三部手机显示的机票价格竟相差高达930元。此事一经曝光,又一次将大数据杀熟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近年来,商业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之前发布的一份关于“互联网大数据”杀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频繁出现,而六成受访者表示,自己曾在不同平台上遭遇过大数据杀熟。



多位专家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商业平台的消费过程缺乏全程透明度,难免会存在杀熟行为。但这种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平台方凭借对数据和算法的绝对掌控优势,使得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大数据杀熟的最严重危害在于它逐渐侵蚀了网络信任,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的增长陷阱。
“我怀疑它杀熟,但是没有证据”
近日,河南郑州一位网友爆料,在使用飞猪预订从郑州飞往珠海的南方航空CZ6489次航班机票时,意外发现三部手机在同一时刻查询同一航班,竟显示价格分别为400元、481元和令人咋舌的1330元。



事后,飞猪客服工作人员解释称不是大数据杀熟,不排除为代理商价格投放错误或视频中账号领取过大额优惠券,若消费者发现价格异常可第一时间联系飞猪处理。但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机票价格差异的讨论层出不穷,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有过类似遭遇。
有网友反映,在飞猪、携程等平台多次查询同一航班后,机票价格会出现上涨的情况,甚至购票频次越高,价格似乎就越“不近人情”。还有网友怀疑平台定价与手机型号存在某种关联。更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在购票时的困惑,明明平台显示的机票价格是2400元,但到了付款环节却“悄无声息”地涨至3000元,而平台对此的解释是运力紧张触发了系统自动调价。当该网友转而通过航空公司官方App购票时,却发现价格仍是原先的2400元。
面对这些现象,不少网友在吐槽自己遭遇杀熟的同时,也表达了无奈。由于退订机票往往需要承担高昂的手续费,许多人在权衡利弊后只能选择接受“不公平”的交易。有网友直呼:“我怀疑它‘杀熟’,但是没有证据。”网友们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
针对上述问题,新黄河记者联系了飞猪、携程等平台的客服部门。他们坚称平台不存在杀熟行为,并解释称机票价格的差异主要源于客户年龄、行李额等优惠条件不同所致。
杀熟手法层出不穷,侵蚀消费者权益
杀熟现象并不仅局限于机票预订领域。某电商直播公司的选品经理王岩,在预订酒店时也遭遇了类似的价格差异情况。他向新黄河记者反映,在携程上与同事同时查看出差所需预订的酒店时,他们发现,同一酒店的同一种房型,在相同入住日期下,各自手机客户端显示的价格竟然大相径庭。



王岩坦言,这已不是他第一次觉察到这种怪象。尤其在旅游旺季,价格差异更是可能高达数百甚至数千元。而且,随着出差次数的增多,他所见的价格也似乎水涨船高。尽管有平台客服解释称,这是因为新老用户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同,但同样有此遭遇的众多网友对此并不买账,直指这就是赤裸裸的杀熟行为。



新黄河记者在黑猫消费者投诉服务平台键入“大数据杀熟”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6246条相关投诉,矛头直指主流电商、在线旅行、外卖、网约车等头部主流商业平台。消费者纷纷反映遭遇“买完即降”“同物不同价”“价格越看越涨”等情况。
此外,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剖析了大数据杀熟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同一时间不同用户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存在的价格差异、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不同用户享有的打折优惠形式各异、对老用户隐藏或不送优惠券、根据用户特点提供特定商品或服务,甚至有受访者提出“手机配置不同价格不同”等多种形式。
针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杀熟手法,北京某连锁酒店投资人韩小光(化名)认为,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和习惯都被数字化,大数据杀熟问题并不是酒店行业特有的问题,经常与价格歧视和精准营销等概念混为一谈。尽管在短期内,大数据杀熟可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超额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无疑是难以持续的。大数据杀熟不仅严重侵蚀了消费者权益,更会引起消费者的普遍不满和不信任,从而消耗企业的品牌价值。这种短视行为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企业价格、品牌和信任的接受程度,进而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
专家:要提高平台杀熟成本,依靠法律和行业共同努力
针对受访者和网友所提出的质疑,资深互联网技术专家、微软最有价值专家(MVP)奖项得主水歌向新黄河记者表示,目前用户为了规避被杀熟的风险,通常会采取使用不同手机号注册账号或在不同App间进行比价的方式。然而,这种做法只是权宜之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依靠法律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他坦言,仅仅依靠行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通过相应法律法规来禁止大数据杀熟”。
水歌分析称,各大平台为了汇聚庞大的用户信息,往往采用默认用户授权的策略,即假定用户同意平台使用其个人信息。更为甚者,有些平台会收集超出用户实际授权范围的信息,并在不同平台之间共享这些用户数据。



在韩小光看来,平台经营者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地揣摩出用户消费心理,甚至能够确定他们愿意为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最高价位,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平台频繁制定名目不同的优惠规则,增加了消费者辨别平台大数据杀熟行为的难度。用户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若未进行价格比较,便会以平台为其量身定做的杀熟价接受商品或服务,很难获得可以证明平台大数据杀熟的有力证据。
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董世盼律师也剖析了通过维权进行“反杀熟”的几大难点。首先是“发现难”,消费者如果不使用不同账号进行查询,很难及时察觉到自己是否成为杀熟的对象;其次是“取证难”,由于很多消费者缺乏证据意识,导致在维权过程中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最后是“维权难”,消费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维权事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他建议,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大数据杀熟等问题,应当采取更为严厉的惩处措施,显著增加平台类企业违法行为的成本,并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方面,也需进一步强化措施。他还建议,在深入实施现有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完善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严格规范企业在采集、使用个人信息时的行为,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坚实的个人信息保护屏障。通过这样的法律制度“组合拳”,力求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新黄河记者:王立奎
编辑:刘玉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3

xuehenrui1 2024-2-5 22:06:50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ωеì 2024-2-6 07:53:39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文字不过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izi_ilO0nitY 2024-2-6 22:08: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撸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