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AI(人工智能)与三苏

aqgirl 2023-12-19 08:22:3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读三苏,读《苏洵传》、《苏东坡传》、《苏辙评传》,有许多感受想与大家分享。当写了一个文章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感受里,会发现,已经有人写过了,弄得来不好意思分享了。
越深入了解三苏,越是发现历史里蕴藏着无限的智慧,越是想把这些智慧分享给大家,如果把别人写过的文章再重新改写一下,把别人发表过的观点重复说一遍,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历史里面蕴藏的智慧,我的困惑还是被苏东坡化解了,在苏东坡之前,李白杜甫的盛唐时代已经用诗歌把名山名川写完了,用“诗”把经典古籍写完了。在“诗”方面已经没有空间留给苏东坡了。



苏东坡能够成为千年来天才大文豪,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他。一个词语就绝处逢生:“创新”
一、写“诗”,在角度上创新。
举个例子,在苏东坡之前,已经有大诗人写过庐山了。李白写过庐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居易写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如果再写庐山的风景,怎么可能超越前人?
大文豪苏东坡做到了超越,把庐山升华到哲理:“对事物看不透,是因为身处其中。”所以有了现在人人喜欢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可以不写“诗”,在形式上创新,改写“词”,开创“宋词”时代。
在“诗”的形式上,唐朝的先辈们已经做到了极致,想要突破太难了。诗的形式也有些短处,每句的字数固定,也限制了想表达内容的完整性。大文豪苏东坡发现“词”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
苏东坡不光用“词”表达心中所想,还把“词”也创新了。在此之前,词都是小众的歌伎唱的。苏东坡文学功底深厚、并不精通韵律,创作不拘一格,内容形式不拘音律。开创了“词”的豪放派,打破了原来只能歌伎唱的婉约词。
因为“创新”,“苏轼”才真正成为了了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让词变得和诗一样什么都能写、什么都能表达、什么风格都可以有。



怎么与AI(人工智能)扯上关系了呢?让我慢慢说来。
AI(人工智能)的出现,颠覆了人类对知识的认知,人工智能可以掌握人类80%的知识,比人类的任何人掌握的知识量都要多。人工智能还能模仿人类思考,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可以做大量的重复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抢走了一些工作岗位。比如说资料收集工作比一般的秘书收集得更快更准确;对法律条款的解释比一般的律师更快更准确……
我们怎样面对机器人的挑战呢?苏东坡给了我们答案:“创新”。
让人工智能去做那些没有创造力的重复工作吧。人类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人类要做的,就是不断创新,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人类研究更好的科技、开拓更广阔的宇宙空间。让人类有更在的生存空间、有更幸福的生活质量。
没有创新能力的人,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越容易被人工智能淘汰。因为社会已经不需要一般的劳动力,简单重复的工作让人工智能去做就可以了。人工智能不需要买社保、不需要休息,只需要有电就可以了。
现在起,多学习,多思考,多训练自己的创新能力。人工智能厉害,我们在某些方面比人工智能更厉害,超越人工智能,不被人工智能所淘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