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李彪
界面新闻编辑 |
从美的分拆独立上市失败后,主营生产LED灯和智能家居设备的美智光电再战创业板。
深交所官网近期显示,美智光电创业板IPO申请再获受理,拟募资5.06亿元,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此前,美智光电曾在2021年7月从美的分拆后首次申请上市,三轮证监会问询后公司又主动撤销上市申请。
根据美智光电此次申请上市最新回应证监会问询函揭露,公司前次撤回上市申请,根源在于独立性问题,主要原因有三:
一、启动分拆上市前,公司归属美的集团原中央空调事业部管理,前次报告期内独立运行时间较短;
二、公司前次申报时,申报基准日后仍存在尚未解决的同业竞争情形;
三、公司与美的集团共用 IT 系统。
自上市公司境内分拆上市细则落地以来,“A拆A”已经成为许多A股上市巨头重塑估值的选择。从2019年至2023年3月,已有21家企业完成分拆上市,超百家正在推进中。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独立上市,不仅子公司能够进入二级市场后获得独立估值和流动性更强的融资渠道,而且有希望做高母公司估值。
而在这波“A拆A”潮流中,家电巨头则不约而同地成为了当中拥趸。不只美的,海尔旗下的有屋智能和日日顺两家公司,创维旗下的创维电器纷纷走上分拆上市的道路。董明珠在今年年初的格力董事大会上也证实公司正在酝酿旗下的大业务版块分拆上市计划。目前,上述分拆公司中,只有海尔旗下的日日顺在今年5月顺利过会。
美的集团旗下共有五大业务版块,分别是智能家居事业群、工业技术事业群、楼宇科技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数字化创新业务。相对于美的集团平均3000多亿的年营收、200多亿的净利润,美智光电从2020年至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7.9亿元、9.3亿元和9.1亿元,净利润为6935万元、7690万元和8327万元。美智光电整体规模较小,剥离出去对美的营收和利润不会有影响。
对于多业务线布局、规模庞大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分拆案例,子公司的独立性是焦点对象,所涉及的公司控制权、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通常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审核问题。
股权结构上,美的绝对掌控美智光电。美的集团直接持股50%,通过全资子公司美的创投间接持股 6.7%,合计控制公司 56.7%的股权,为控股股东。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为实际控制人。此外,其余股东也均为美的员工发起成立的股权投资机构,机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美的高管。公司也在招股书中提示了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控制失当的风险。
独立性更是分拆上市的重中之重。
美智光电的主营业务分照明、智能前装两部分,前者涵盖家用照明、商用照明,贡献七成以上的收入;后者涵盖智能面板、智能门锁、智能网关,贡献接近三成的收入。
家电行业的发展与房地产市场周期紧密相关。中信建投证券家电首席分析师马王杰指出,地产的拉动对空调的销售曾经一度超过60%,目前已经降低至30%左右。
从2022年开始接连暴雷的房地产公司债务危机使得市场需求进入下行周期,使得家电企业的业务也遭受到一定冲击。
美智光电产品的下游主要客户为地产公司,集中于碧桂园与美的旗下房地产开发公司美的置业两大客户,2022年来自美的置业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29亿元,占当年营收的比例为14.21%,前两年分别为14.3%、16.8%,另一大客户碧桂园的销售收入连续三年内的占比为20.3%、17.3%、10.3%。公司来自地产客户的线下工程经销收入从3亿元减少至2.5亿元,全年收入也有所下滑。
家电行业自身的竞争也已经趋近白热化。美智光电2022年的毛利率为23.3%,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如公牛集团(603195.SH)、欧普照明(603515.SH)同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8%和35.3%,两家公司去年的年营收分别为141亿元和73亿元。
在与美的的同业竞争问题上,美智光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
先前,美的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美的暖通亦生产线控器,主要作为空调产品的配套零部件与空调主机配套销售。递交上市时为避免同业竞争,美智光电从2021年10月末放弃了该重合业务。受此影响,公司智能前装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2.7亿元下降至2亿元,下降24%。
同时,美智光电已于2022年完成IT系统自建工作,并于2023年1月起停止使用美的集团IT系统、停止向美的集团支付IT系统使用费。
根据招股书披露,美智光电的关联销售的收入占比已经由24%降至13%,关联采购也总体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美智光电与美的集团客户重叠率很高,公司近年来也同步压低这一比例。2020年、2021年与2022年来自重叠客户的营收分别为5.3亿元、5.1亿元和4.3亿元,占比为67%、55%、47.3%。
在此基础上,美智光电正在通过从销售、采购、客户、技术服务等环节与美的全方位解绑,已完成分拆上市的独立性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