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目前有不少中学生已经学会熟练使用AI写作业。类似于此前的拍照搜题软件,AI与作业相遇后,很多学生找到了“秒出”文科作业答案的神器。AI的使用会不会导致学生应付作业,带来思维惰性?不少家长对此表示担心。
目前,AI可以作为各种知识和信息的压缩与检索工具,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渠道。一味回避新技术并非上策,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此类工具,实现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提高。这也是人工智能正在引发的教育深刻变革。
未来,不仅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还要求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素养,以应对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因此,逐步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很有必要。目前,国家确定了184所学校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探索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期待以此为起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尽快普及,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培养其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17日第2版
作者:映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