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复旦博士建议,别让孩子扎堆选AI,这些专业才是未来十年的铁饭碗

真正的专业教育要培养的是 “技术的主人,而不是被技术牵着走的奴隶。
就像上海交通大学开设的 “AI 伦理” 课程,要求学生到社区里去做调研,把对技术的思考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这才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好办法。
最近有个 “复旦博士建议学生慎选人工智能专业” 的消息传得可火了,好多家长和学生都在讨论。
特别是 DeepSeek 火了之后,人工智能专业简直成了高考生们眼中的香饽饽,都想让孩子赶上这趟 “时代快车” 。



可这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那位被叫做 “周薪吉” 的复旦经济学博士提出的观点,很值得咱们琢磨琢磨。
先说说热门专业和 “铁饭碗” 的事儿。
每到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总有一些 “风口专业” 特别吸引考生和家长。
就说 20 年前吧,工商管理专业那可是人人争抢的 “香饽饽”,都觉得学了这个以后就能穿着西装,拿着高薪。
可现在满大街都是销售经理,真正厉害的精英没几个。
再看十年前的土木工程专业,当年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分数线高得吓人,比清华的一些专业分数线都高。现在有网友说 “同济的土木工程,调剂都没人愿意去”,变化多大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现在人工智能专业就跟当年的工商管理专业一样,大家都一窝蜂地往里面挤。
全国已经有 200 多所高校开设了 AI 相关专业,这规模大得让人吃惊。
这就好比菜市场,某种蔬菜价格高了,农民都去种,结果第二年产量大增,价格反而跌了。
周博士说得对:“高考报专业的决策,效果要在四年或者 10 年后才显现出来,如果大家都扎堆报一个专业,最后肯定会造成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有些被大家忽视的专业,才是真正的 “铁饭碗” 。
周博士提到的几个 “未来十年铁饭碗” 专业,就像教育界的 “大棚蔬菜”,需求稳定,不容易被科技革命影响。



比如说医疗器械工程专业,为啥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很抢手呢?据统计,咱们国家在用的医疗设备,有 43% 都超过服役期限了,可维修人才断层比医生还严重。这些学生主要负责修理现有的医疗设备,这项技能短期内 AI 还真干不了。
还有海关检验检疫专业,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跨境冷链检测员这个岗位可吃香了。有沿海城市开 25 万年薪都招不到人,为啥呢?因为这个工作既要懂生物安全,又得会操作光谱仪等精密仪器,这种复合型技能短期内 AI 也替代不了。
还有个让人意外的例子,就是酿酒工程专业。一些二本院校的酿酒工程毕业生,被茅台、五粮液这些大企业抢着要。
这些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在酒厂实习,掌握了微生物控制等核心技术,实践能力比很多理论型专业的毕业生强多了。
像口腔医学、轮机工程这些传统专业,十年就业稳定性比计算机专业高 3 倍。就好比社区里开了二十年的修表铺,不管智能手表多流行,总有人需要保养机械表,这种底层刚需一直都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