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人工智能顶级高校为什么是这15所?别不服气,看完再说……



7月27日,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工作推进会暨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教育部高教司高东锋副司长、理工处郝杰处长,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沁平院士、湖南大学桂卫华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于海斌院士出席会议。
会议成立了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建设委员会,由郑南宁院士担任建设委员会主任,建设委员会来自15所高校、2家科研机构、3家企业和2家出版社
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建设委员会的15所高校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
No.1
什么是“101计划”?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家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制定了多种发展建设计划,比较有名的就是1995年启动的“211工程”和1998年启动的“985工程“,以及2017年启动的”双一流“。
”101计划“最早是2021年在部分高校实施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简称“101计划”。“101计划”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33所计算机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高校为主进行试点;第二阶段在全国高校中分类分步进行推广,并期望对其他学科专业起到标杆作用。2023年4月,教育部启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的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



“101计划”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筑基性工程,由教育部统筹,汇聚顶尖高校、顶尖师资、顶尖出版单位等各方资源,以课程、教材、教师和实践项目等基础要素建设,来带动教育教学系统改革。
“101计划”的重点任务是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即建设一批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核心课程;一批反映国际学术前沿、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核心教材;一支一流教师团队和一批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一流实践项目。
所以在今年7月27日,首次在人工智能领域实施”101计划“,选出了15所顶尖高校,2家顶尖科研机构和3家顶尖企业和2家出版社成立了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建设委员会。
这十五所顶尖高校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西安交大、清华、北大、北航、北理、北师大、北邮、上海交大、复旦、同济、浙大、南大、哈工大、中科大、湖南大学。
No.2
为什么是这些高校?
人工智能专业开设的比较晚,直到2018年4月3日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时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透露,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在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并在2019年3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通知中首批35所高校获得建立人工智能专业。
这三十五所高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
截至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全国共有498所高校成功申报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人工智能类专业也在增多,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医学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等。
而在所有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中,进入101计划建设委员会的十五所高校都是具备较高水平教学和研究能力的高校。
2.1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专业隶属于人工智能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的高校——1986年就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前身自动控制专业微型计算机控制教研室),依托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2001年获评全国重点学科),开展了人工智能方向科学研究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17年创办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并于2018年招收首届本科生,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人工智能本科生培养。2018年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19年获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资格,2021年获批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创始人和团队学术带头人、人工智能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的带领下,人工智能学院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始终以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为核心,围绕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及其在国家航天重大工程、无人驾驶智能车、视觉大数据智能化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构建了面向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的完整创新链,在基础算法模型、新型计算架构及专业芯片和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同时,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文化和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大批在学术界、产业界和科技界发挥骨干作用的领军人才,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首批资助及连续资助,成为全国自动化及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创新研究群体。2019年入选陕西省 “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战略性顶尖团队),2019年获中国自动化学会首届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奖。
2.2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较晚,在今年的四月份刚刚成立,但是在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先生领导下,学院一成立就具有非常高的地位,聚集了一大批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杰出人才,包括姚期智院士,戴琼海院士,张亚勤院士,胡事民院士,段路明院士在内的一大批国内顶尖人才。





清华人工智能学院立足国家战略布局,依托清华良好的学科建设基础与综合性学科优势,将聚焦基础前沿突破和交叉学科赋能,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核心”与“人工智能+”两大前沿方向。人工智能核心涵盖崭新理论与高效算法、具身智能与多模态感知、底层架构平台、科学智能与交叉应用、未来计算模型(光电、量子等)等方向;人工智能+着眼AI对其他学科的带动,涵盖AI安全治理、公共卫生医药、智能汽车与制造、能源及环境等方向。
2.3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隶属于北京大学智能学院。
北京大学是全球智能学科的诞生地,2002年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智能科学系;2007年建成世界最早的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2019年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2021年北京大学成立智能学院,并将“智能科学与技术”设立为“双一流”建设学科;2022年9月,全国人工智能院长论坛在北大召开;2022年10月,北京大学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申报的“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2022年11月,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



目前,北大智能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7人,包括教授/研究员1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新体制助理教授5人、讲师及助教2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北京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4人。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听觉和智能系统等研究方向成果丰硕,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973、国家863和国家科技攻关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在指纹识别、人工耳蜗、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场景三维重建与自由视角视频生成等方面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在服务科技冬奥、新闻出版、国防安全和网络经济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单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学科基础,依托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模式识别等相关学科,建立了多层次的学科基地。在基础研究方面,有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学、信息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应用开发方面,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国际合作方面,有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形成了精准智能、群体智能、计算机视觉、大数据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自主无人系统等一批稳定的学科方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2018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中国科学院郑志明院士的带领下,人工智能研究院聚集了一大批国内人工智能方向的顶尖人才,并逐渐形成了精准智能、群体智能、计算机视觉、大数据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自主无人系统等一批稳定的学科方向。通过共性与特色相结合、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智能理论+共性技术+重大系统平台”科研模式,强化原始创新,推动学科交叉,矢志支撑空天强国战略、引领信息科技变革。
2.5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始建于1958年创办的电子学和计算数学研究室(下设电子仪器加工工厂、电子计算机工厂、电子学实验室),是我国高等学校中较早建立的计算机专业之一。此后,先后经历无线电电子学系、信息科学学院等发展阶段,2004年更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响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目标,加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北师大以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主体,在2019年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共建了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人工智能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现实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单位。我院信息学科与我国信息技术同步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科研和应用人才,是我国人工智能、计算机、大数据科学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2.6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北京邮电大学也是国内研究人工智能最早的大学之一,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的挂靠单位,并于2020年成立了国内最大的人工智能学院,学院设置4个系:智能信息工程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智能控制系、脑认知与智能医学系;拥有4个本科专业: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专业、自动化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专业。



同时,北邮人工智能学院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设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另外,学院还拥有“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及国际合作基地。
学院目前拥有教职员工近2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5人,副高级职称90人,国家级、北京市级人才称号获得者20余人。
2.7 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是一个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学科方向,致力于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的研究,开展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该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引领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卓越领军人才 。
北京理工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采用“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以人工智能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应用技术等领域为拓展的新型复合专业型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强调问题驱动、项目为载体、创新为目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验室,共建课程和认证体系,以支持专业教学与科创活动 。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包括适应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了解人工智能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沟通能力等 。
北京理工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还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上通过自学进一步丰富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自我提升工作能力 。毕业生预期在五年左右的工作实践中,能独立承担重要科研项目或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项目任务,成为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或团队负责人 。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也以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和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重点掌握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系统等方向的技能,以适应智能交互、智慧城市、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需求 。
2.8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深厚的学科基础和人才培养计划。2024年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这是一个由上海市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级平台共同筹建的特区学院。该学院致力于与企业深度合作,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并产出具有前瞻性和颠覆性的原始科技成果,旨在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黄埔军校”。





学院的愿景是“用人工智能变革世界,用人才变革人工智能”,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人才和区位优势,服务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任务。学院将围绕核心基础理论与算法、底层架构创新与实践、深度学习与大模型基础理论等方向,推进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并孕育出一批源头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提供人工智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试点班,旨在培养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具有科学素养的顶级工程领袖。学位获得者将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教学方面,上海交通大学提供《人工智能》课程,面向所有专业本科生,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模型和算法,培养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还有“国智班”项目,这是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打造的人工智能专业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强调个性化培养,配备由学者、科学家、研究员组成的导师团,构建学术科研、项目研发、企业实践的“三导师”模式。国智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学术活动,访问一流实验室及全球顶级AI企业,并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培养出引领世界的人工智能领域学术领袖和产业精英。
2.9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
复旦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明确的发展规划。2020年2月,复旦大学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 。该专业培养体系体现了深基础、强交叉的复旦特色,课程由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类脑研究院、数学学院等机构的高水平师资开设,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设计能力的复合型高水平人工智能专门人才 。
复旦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近五年的研究成果排名全球第17位 。此外,复旦大学计划在2024-2025学年推出至少100门AI领域的课程 ,以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全市高校和产业垂域需要,支撑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
复旦大学的AI课程体系将打造AI-BEST课程体系,包括AI通识基础课程、AI专业核心课程、AI学科进阶课程和AI垂域应用课程 。这些课程将面向不同背景的学生,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能在复旦找到适合自己的AI课程 。此外,复旦大学的AI课程将面向全校开放,并计划将优质课程资源辐射社会,为AI赋能上海千行百业贡献力量 。
复旦大学还在AI教育方面进行了创新,例如,与华为、百度和商汤等企业联合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发布了AI+X微专业,以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核心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 。通过这些举措,复旦大学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和国家人工智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
2.10 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是全国首批35个人工智能专业之一,于2019年正式招生,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办学,传承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及其下属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该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卓越创新人才,毕业生将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包括数理基础、脑科学基础和工程实践所需的控制基础、计算机基础、电学基础与智能基础,并在数据智能和机器智能方向上加强。
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将与教育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紧密协作,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多路径发展,为学生提供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专业面向人工智能前沿与共性问题、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重大需要,围绕“智能”中心,以“感知”和“自主智能”为特色,重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习。
此外,同济大学在2024年的招生政策中,继续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强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该计划将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在国豪精英班基础上增设未来技术班,并于2024年招收首批本科生。未来技术班学生将深度进入“人工智能+”的四个交叉领域(机器人、智能网联车辆、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进行学习,享受跨院系、跨学科的“AI+”领域本研贯通培养。
同济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社会重视程度高,预计本专业将有大部分毕业生进一步深造,以及可去往智能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医疗与健康管理、金融科技、智能建造、互联网、政府和科研单位等行业工作,并能承担智能感知、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机器人控制与执行、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项目管理等具体工作。
2.11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浙江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是国内首批35个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雄厚的科研实力。该专业起源于1978年,何志均先生创建计算机系时就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养、深钻研和宽视野的创新型本科生,这些学生毕业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一流学科引领者和战略科学家 。
在课程设置上,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群、人工智能核心课程群、智能感知课程群、智能系统课程群和智能设计课程群 。此外,学校还注重教材建设,出版了《人工智能导论:模型与算法》、《可视化导论》和《智能产品设计》等教材,并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建立了相应的慕课,供广大学习者使用 。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将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国际交流访学和产业界实践等。学校还计划开设人工智能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根据兴趣选择智能决策与机器人、统计机器学习、智能感知与语言、可视交互与设计等方向的模块课程 。
在教学方法上,浙江大学采用“教材、课程和实训平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为学生提供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全流程学习体验 。此外,学校还积极探索“AI+X”教学新模式,与华为、阿里、微软等企业合作,开设具有不同行业特色的实践课程,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
毕业生的深造与就业前景广阔,超过85%的学生有机会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保研及直博率超过60%。就业方面,学生主要进入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网易等企业,以及银行、政府机构等单位工作 。
2.12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2018年,南京大学在C9高校中率先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并发布了全国首份《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交叉学科基础,以及在智能科学与技术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交叉领域融合创新能力方面的专业人才。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拥有一支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欧洲科学院院士周志华等顶尖学者领衔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学院的课程设置涵盖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和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应用的课程,采取集中授课、小班研讨、实践参访等多样化教学形式。
2024年,南京大学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发布了“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成为国内高校中的首创。该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计算思维、智能思维,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满足一定条件,可以获得人工智能专业修读证书。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体现了该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和领导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创新的学习平台,以适应智能时代的需求并培养未来的领军人才。
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是该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具有坚实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该专业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哈工大在工程领域的深厚背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哈工大人工智能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强调“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分析、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设置覆盖了从基础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到高级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深度学习、图像处理等核心课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人工智能专业强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指出人工智能专业除了对计算机编程的要求外,对数学和英语也有较高的要求。此外,该专业与百度、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202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并发布了“AI+先进技术领军班”,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学院作为计算学部下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负责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和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杰出人才。
综合来看,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具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隶属于信息与智能学部下的人工智能学院,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掌握先进技术方法,并能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应用开发的高级专业人才。该专业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重点培养学生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的能力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具有显著优势,其人工智能专业方向涵盖了从基础层的数据资源、计算能力和硬件平台,到技术层的算法、模型及应用技术,再到应用层的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结合的全方位知识体系。专业课程设置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库架构等,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专业人才 。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和教育水平得到了高度认可,在2024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官网(CNUR)发布的评级结果中,该校的人工智能专业被评为S级,即超一流本科专业点,位列全国前五位 。
2.15 湖南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湖南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是该校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旨在培养具备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该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学校在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优势,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单位,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等5个教学系,开设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9个本科专业,并在教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如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荣誉 。
湖南大学还特别重视人工智能教育与专业建设,根据《湖南大学关于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湖大教字〔2019〕32号),学校提出了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此外,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和湘江人工智能学院也是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教学和研究平台 。
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专业内涵建设,构建了符合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各类教学成果奖项、教学改革项目等举措,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还注重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机会。
综合来看,湖南大学人工智能专业通过强化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能力培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
No.3
人工智能专业 ABC中国大学学科排名
CNUR公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学科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进入全国前2%,被评为S和A+,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学校进入全国10%,被评为A。
下面是2024年ABC中国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排名及评级结果
评级
排名
高校名称
省份
排名范围
S
1
清华大学
北京
前2%
S
2
南京大学
江苏
前2%
S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前2%
S
4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前2%
S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前2%
A+
6
北京大学
北京
前2%
A+
7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前2%
A+
8
浙江大学
浙江
前2%
A+
9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前2%
A+
10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前2%
A
11
东南大学
江苏
前10%
A
12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前10%
A
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前10%
A
14
复旦大学
上海
前10%
A
15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前10%
A
16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前10%
A
17
中南大学
湖南
前10%
A
18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前10%
A
19
武汉大学
湖北
前10%
A
20
中山大学
广东
前10%
A
21
四川大学
四川
前10%
A
22
同济大学
上海
前10%
A
23
山东大学
山东
前10%
A
24
吉林大学
吉林
前10%
A
25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前10%
A
26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前10%
A
27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前10%
A
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前10%
A
29
天津大学
天津
前10%
A
30
南开大学
天津
前10%
A
31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前10%
A
32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前10%
A
33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前10%
A
34
东北大学
辽宁
前10%
A
35
厦门大学
福建
前10%
A
36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前10%
A
37
重庆大学
重庆
前10%
A
38
南昌大学
江西
前10%
A
39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前10%
A
40
湖南大学
湖南
前10%
A
4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前10%
A
42
河海大学
江苏
前10%
A
4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前10%
A
44
苏州大学
江苏
前10%
A
45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前10%
A
46
郑州大学
河南
前10%
A
47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广东
前10%
B+
48
西南大学
重庆
前25%
B+
49
暨南大学
广东
前25%
B+
50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前25%
B+
51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前25%
B+
52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前25%
B+
53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前25%
B+
54
兰州大学
甘肃
前25%
B+
55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前25%
B+
56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前25%
B+
57
江南大学
江苏
前25%
B+
58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前25%
B+
59
上海大学
上海
前25%
B+
60
安徽大学
安徽
前25%
B+
61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前25%
B+
62
长安大学
陕西
前25%
B+
63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前25%
B+
64
云南大学
云南
前25%
B+
65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前25%
B+
66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前25%
B+
67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前25%
B+
68
河南大学
河南
前25%
B+
69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
前25%
B+
70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前25%
B+
71
福州大学
福建
前25%
B+
72
山西大学
山西
前25%
B+
73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前25%
B+
74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前25%
B+
75
湘潭大学
湖南
前25%
B+
76
扬州大学
江苏
前25%
B+
77
东华大学
上海
前25%
B+
78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前25%
B+
79
中北大学
山西
前25%
B+
80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前25%
B+
8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前25%
B+
82
贵州大学
贵州
前25%
B+
83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前25%
B+
84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前25%
B+
85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前25%
B+
86
河北大学
河北
前25%
B+
87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前25%
B+
88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前25%
B+
89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前25%
B+
90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
前25%
B+
91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前25%
B+
92
海南大学
海南
前25%
B+
93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前25%
B+
94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前25%
B+
95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前25%
B+
96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
前25%
B+
97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前25%
B+
98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前25%
B+
99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前25%
B+
100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前25%
B+
10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前25%
B+
1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
前25%
B+
103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
前25%
B+
104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前25%
B+
105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前25%
B+
106
华侨大学
福建
前25%
B+
107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前25%
B+
108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前25%
B+
109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前25%
B+
110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前25%
B+
11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
前25%
B+
112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前25%
B+
113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
前25%
B+
114
温州大学
浙江
前25%
B+
115
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
前25%
B+
116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
前25%
B+
117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前25%
B+
118
常州大学
江苏
前25%
B
119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前50%
B
120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前50%
B
121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
前50%
B
12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前50%
B
123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前50%
B
124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
前50%
B
125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前50%
B
126
济南大学
山东
前50%
B
127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
前50%
B
128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
前50%
B
129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
前50%
B
130
广州大学
广东
前50%
B
131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前50%
B
132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前50%
B
13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
前50%
B
134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前50%
B
13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前50%
B
136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
前50%
B
137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前50%
B
138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
前50%
B
139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
前50%
B
140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前50%
B
141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前50%
B
142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前50%
B
143
南通大学
江苏
前50%
B
144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
前50%
B
145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
前50%
B
146
汕头大学
广东
前50%
B
147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前50%
B
148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广东
前50%
B
149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前50%
B
150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
前50%
B
151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
前50%
B
152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前50%
B
153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前50%
B
154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前50%
B
155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前50%
B
15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前50%
B
157
湖北大学
湖北
前50%
B
158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前50%
B
159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前50%
B
160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
前50%
B
161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前50%
B
162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
前50%
B
163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
前50%
B
164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
前50%
B
165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前50%
B
16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
前50%
B
167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前50%
B
168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前50%
B
169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前50%
B
17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前50%
B
171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前50%
B
172
南华大学
湖南
前50%
B
173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前50%
B
174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
前50%
B
175
延边大学
吉林
前50%
B
17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前50%
B
177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
前50%
B
178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
前50%
B
179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前50%
B
180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
前50%
B
181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前50%
B
182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前50%
B
183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前50%
B
184
闽江学院
福建
前50%
B
185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前50%
B
186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前50%
B
187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
前50%
B
188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
前50%
B
189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前50%
B
190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前50%
B
191
聊城大学
山东
前50%
B
192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前50%
B
193
烟台大学
山东
前50%
B
194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
前50%
B
195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前50%
B
196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前50%
B
197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前50%
B
198
集美大学
福建
前50%
B
199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
前50%
B
200
鲁东大学
山东
前50%
B
201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前50%
B
202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
前50%
B
203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
前50%
B
20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前50%
B
20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前50%
B
206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
前50%
B
207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
前50%
B
208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
前50%
B
209
大连交通大学
辽宁
前50%
B
210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
前50%
B
211
中原工学院
河南
前50%
B
212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
前50%
B
213
巢湖学院
安徽
前50%
B
214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前50%
B
215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
前50%
B
216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
前50%
B
217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
前50%
B
218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
前50%
B
219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
前50%
B
220
长江大学
湖北
前50%
B
221
郑州轻工业大学
河南
前50%
B
222
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
前50%
B
223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
前50%
B
224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前50%
B
225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
前50%
B
226
浙江科技大学
浙江
前50%
B
227
重庆移通学院
重庆
前50%
B
228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前50%
B
229
浙江树人学院
浙江
前50%
B
230
泰山科技学院
山东
前50%
B
231
齐鲁理工学院
山东
前50%
B
232
西京学院
陕西
前50%
B
233
成都锦城学院
四川
前50%
B
234
晋中信息学院
山西
前50%
B
235
马鞍山学院
安徽
前50%
B
236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辽宁
前50%



综上所述,这十五所高校在人工智能专业都有比较强的师资和比较深入的研究,人工智能”101计划“将会带领中国人工智能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文章信息来源:各大高校官网以及公开网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