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人工智能领域突破成价值重估催化剂,多家外资巨头密集调升中国市场评级

财联社2月19日讯(记者 郭子硕)近期DeepSeek概念大热,带动外资机构重新评估中国股市价值。

2月18日,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宣布将中国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偏高,成为继高盛、瑞银、摩根大通等机构后,又一家看多中国市场的外资巨头。汇丰此次评级调整,直接指向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创新突破及其商业化潜力,且同时将对亚洲新兴市场股票的整体观点也上调至偏高。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的DeepSeek概念股仍然延续上涨态势。截至 2 月 19 日午间收盘,同花顺 DeepSeek 概念指数上涨 2.08%,14只成分股触及涨停。

机构评级密集调升

在众多利好因素中,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突破,正是成为推动中国股市价值重估的核心催化剂。多家外资机构人士认为,DeepSeek以较低成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凸显中国在AI领域的创新实力,同时也将推动市场对技术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的预期。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表示,此次调整基于中国新兴的人工智能自主创新和商业化机会带来的市场机遇。他进一步指出:“DeepSeek的迅速崛起改变了投资者的情绪,它的成功展现了在实现重大技术创新方面中国被低估的能力。”

财联社记者今日从渣打、星展两家外资银行了解到,二者对中国股市预期同样保持积极。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亦透露:“我们的技术模型对中国股票也已经转为看好,表明短期内股市将进一步上涨。”他认为,低成本人工智能采用的前景,以及随之而来的增长和生产率提升,正促使市场重新评估中国股票的估值。

星展银行(中国)投资策略师邓志坚告诉财联社记者:“我们维持对中国股市前景乐观的观点。”

景顺中国大陆及香港首席投资官 Raymond Ma 指出,DeepSeek模型带来的效率提升、算力成本下降及行业应用门槛降低,可能会使中国许多上市公司受益,并最终使得中国股票重新估值。

估值重构逻辑显现,然盈利预判分化

从估值角度来看,尽管近期科技股大幅反弹,但中国股市估值仍具显著吸引力。不过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外资机构对企业盈利前景判断呈现一定分化。

“继最近几周中国人工智能股价反弹之后,恒生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前瞻市盈率仍为10.3倍和11.3倍,即较标普500指数22.6倍前瞻市盈率折让54%和50%。”匡正指出,MSCI中国指数的盈利存在潜在提升空间,科技板块或成主要驱动力。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在1月13日举办的第25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表示,2025年A股整体企业盈利将明显改善,沪深300指数的盈利增速预计在6%左右。

王昕杰也提示,虽然宏观利好因素轻微提升了欧洲和中国今年的估值倍数,但这需要转化为更高的盈利预期,才能维持股票的领先表现。而2025年和2026年的综合盈利增长预期尚未大幅上升。

投资方向较为一致:人工智能为核心配置方向

在投资方向上,外资机构均认同将AI以及相关产业链视作核心配置方向。汇丰提出重点关注方向,即人工智能的相关板块,包括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智能手机、半导体、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中国行业领导企业,以及企业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应用方面加大支出的受益者。

Raymond Ma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前景的改善,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带动的企业盈利,当前估值水平可能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个有吸引力的切入点。

市场反应印证了这一判断。春节后,与AI关联度较高的计算机、汽车、电子等行业估值显著提升,推升大科技板块成交金额占全部A股的比例至历史高点44%。孟磊预计,中期AI主题或随着基本面利好不断兑现,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呈现脉冲式上涨行情。

(财联社记者 郭子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