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从宇宙文明到通用人工智能 科学大咖共话前沿科技与应用落地

5月17日,“2023搜狐科技峰会”在北京举办。从宇宙文明、天文卫星、人类永生,到核聚变、6G通信、脑机接口,再到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启幕下的行业变革,峰会聚焦前沿科学突破,展望人类更遥远的未来。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表示,经过数十年的开放改革,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可能比父辈有着发家致富之外更宽泛的关注和人生目标。大众媒体对科技进展的传播,也激发了他们在科学探索方面的浓厚兴趣。谈及《张朝阳的物理课》的出圈,他表示,基础科学非常重要,象牙塔的很多演算不只是满足好奇心,对于解决人类问题也非常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只有一步之遥,很多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借助于科学家,创新和基础科学研究以及数理计算非常相关。

人工智能需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技术钝感是当下人类最大挑战

在峰会上午场的议程中,多位嘉宾探索科技未知,畅想人类未来,就6G经济、外星文明、天文卫星、数字永生等内容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带来了人工智能相关的主题演讲。白春礼指出,未来5-10年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期。现阶段我国人工智能需要着力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核心技术和基础能力不强、产业发展生态不健全、高端人才严重不足。他建议,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以“6G通信及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新时代”为主题发表演讲。关于6G通信怎么跟整个地面网进行融合,他认为需要把卫星的天线连接增大,结合太阳能板,把天线加大。而关于卫星控制方面,他指出,卫星的控制要跟地面的控制协同起来,大量的算力还需要地面,卫星也要有控制,要通过集中的控制和分布的控制协调去解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发表了题为《理解宇宙》的演讲。武向平指出,科学并不总是正确的,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的理论,科学永远在发展。同时科学也是有边界的,科学发现了规律,解释了自然现象,我们用了万有引力定律等,但为什么万有引力是平方的反比例,没有任何人可以回答,这就是科学的边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科学研究部首席科学家张双南发表了《从慧眼天文卫星到智能猎人星座:Catch you all!》的主题演讲。张双南认为,人工智能将指挥上百颗中国的天文卫星星座探索宇宙。面对严重不足的观察设备,他指出,希望利用猎人星座全面探索爆发可变化的宇宙。该计划将有百颗数量级微纳卫星组,成本低且可以成批进行无漏网观测。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带来了以《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点亮能源梦想》为题的演讲。在钟武律看来,可控核聚变研究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他表示,可控核聚变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之一,是目前认识到的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开发聚变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微灵医疗创始人李骁健作了脑机接口相关的演讲。李骁健指出,之所以要做脑机接口,是因为目前这是医疗第一需求。实现脑机接口的方式是,在大脑里放置“传感器”,监听神经元的活动。他认为,这是一个脑控机器人时代,中国在该领域为起步阶段,要把脑机接口技术推到临床给病人用,就需要走商业化路线。

华大集团CEO尹烨做了生命和衰老相关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8、79岁,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1.5岁,男性是76.1岁,每一个女性比同时代的男性多活5岁。他认为,中国真正的长寿之地是北上广深,因为归根结底更长时间尺度去看,跟医疗水平高度相关。此外,他还提到ChatGPT至少目前不会打败人类。从技术角度讲,技术钝感是当下人类最大的挑战。“我们面临的全球问题,都有可能用全新不同的方法解答出来。”

每个行业都会与人工智能发生关系

未来是人工智能与人和谐共融的时代

峰会下午场的议程围绕着前沿科技的应用落地展开,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带来内容多元的演讲,主题涉及生命科学、数智人等场景。

钉钉总裁叶军发表了人工智能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未来每个行业都会与人工智能发生关系。随着数据积累增加、工具能力提升、推理能力的增强、算力支撑到位,相信每个行业都会因此而发生变革。同时,他认为,未来做APP这件事情会发生很大变化,也许不会有这么多APP,也不需要应用商店,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大模型。

智谱AI 首席运营官张帆带来了题为《大模型的探索和实践》的演讲。张帆认为,做大模型需要面临算法、算力的挑战,还需要数据经验。所谓名师出高徒,越好的数据,喂出来的模型越好。如果数据有问题,或者数据的价值观有问题,传导到模型后,将很难修复。同时他表示,大模型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文本生成、信息抽取等。

腾讯云智能数智人产品总经理陈磊发表了以《打造AI+数智人工厂推动数智人服务走向千行百业》为题的演讲。他介绍称,目前腾讯云数智人产品围绕两个方向,一是更智能,更智慧,第二更懂行。陈磊表示,数智人呈现了两部分能力,一部分属于科技力,通过数智人科技表现力建立品牌形象,再应用到营销环节,提升获客转化效率;另一方面,在生产力维度,更省时、省力。

中国电信集团大数据和AI中心计算机视觉算法总监何智翔作了题为《数字人在中国电信客服业务智能化转型中的实践》的演讲。何智翔表示,当前的数字人在跟真人体感交互和情感交互上面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距离我们所希望真正实现的数字人还有很大的差异。下一代数字人要解决人物生成、人物重建以及真实感的问题。

聆心智能CEO张逸嘉发表了《超拟人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的主题演讲。张逸嘉认为,未来是人工智能与人和谐共融的时代,但智能体还需要兼具智商和情商。同时他分享了超拟人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并表示拟人大模型能够利用的场景非常多,包括在社交中充当中间人角色,甚至是感情上的调解作用。

百图生科生物计算创新发展平台总经理高亮发表了《AI Generated Protein:设计全新蛋白解码生命问题》的主题演讲。高亮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生物计算领域意义重大。传统蛋白发现受限于天然存在的蛋白质,而大模型能够极大扩展搜索空间,高效设计全新功能。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邮一号卫星总负责人王尚广发表了《星耀背后的探索与坚守:以天算星座为例》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如今地上的计算,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手机、小的计算单元蓬勃发展,但是天上的计算任重道远。

华为理论研究部主任、信息论科学家白铂带来了《从香农信息论看工业界的基础研究》的主题演讲。白铂认为,从实际出发做学术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虽然科学家水平很高,但没有企业、没有工程实践真正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来源将会枯竭。“科学家们基于自己的研究,在学术界不断探索、提出了很多问题,后来发现这些问题在实际中没有意义。因为没有企业实践,失去了问题的源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孙文轩

编辑 徐超

校对 杨许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