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20部人工智能影视片大盘点,哪一部不寒而栗?

lv2333 2023-2-18 20:08:5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两个人工智能系统,彻底火出了圈:


一个是冷酷无情的“暗线主角”MOSS


一个是多才多艺的“全能网友”ChatGPT。







仔细想想,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和恐惧其实由来已久了。


兴趣主要在于陪伴和协作;恐惧主要来源于觉醒和替代。



聊人工智能我不是专业的,但是这方面的电影实在是花样繁多。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沾边的影视作品。










01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



但是在此之前,关于“给假人赋予生命”

的概念,早就出现在科幻和童话作品里了。







在搜寻这方面的资料时,越发觉得人造人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概念不应该被分开。



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人类作为造物主,制造出的新型“生命”。



这个“生命”有的是人形的;‍‍‍‍‍‍‍‍‍‍

有的是接近人形的恐怖谷状态;‍‍‍‍‍

有的是动物形的、球形的;

有的是没有实物的虚拟状态。‍














被赋予“生命”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有的是编写出的一套机器学习程序;

有的是在一具假体上植入了人类记忆;‍

有的则更加离谱,

加入了魔法、巫术或者外星超能力元素。













他们在作品中承担的角色也不同:

有的是情人、保姆、家庭成员;
有的是战友、兄弟、合作伙伴;

有的帮助人类战胜了困难;

有的变成了人类最大的敌人。














实在太复杂,所以我们从形态这个维度上进行分类,更容易讲。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我第一次看到人形机器人

这个具体化的形象,是在春晚上。


1996年蔡明和郭达共同演绎的小品《机器人趣话》。








一开场,郭达老师订购了一个进口的机器人老婆。



结果发现,这个看似听话的机器人实则难以控制。



蔡明老师机械的皮囊下,仿佛有一种强大的哲学思辨能力。



而且巧舌如簧,还在逻辑上打起了太极。








再往前捯,还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编辑部的故事》。


这个故事还是我的老母亲给我讲的,第22集《人工智能人》。



这一集是李玲玉老师客串的,真的“美得不像人”。








一家科技的公司公关带了最新的仿真机器人来到编辑部。



以租凭的方式,让大家体验智能机器人。



编辑部的六个人,对机器人道德标准,是非判断产生了好奇心。








这类人形机器人的影片数不胜数。


其一是可以直接找人来演

,只需要控制一下眼神和形态就好,非常节省成本;







其二是人形机器人可以更加适应人类的流水线

,更方便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学习,提高生产力;







其三是人形机器常常可以作为人类的玩伴出现

,比如保姆型机器人,情感修复型机器人;







其四是在某些带有哲学思考的影片中,

更加满足了人类作为“造物主”的快感。









02



当然了,除了全人形之外,还有半人形和非人形,我们后面再讲。


全人形:2001年上映的《人工智能》








先给裘德洛的机器人打五星。



这部《AI》原本是库布里克的点子,可惜1999年3月5日,这位时年71岁的伟大导演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








于是斯皮尔伯格接手执导,

完成了库布里克未尽的遗愿。








故事设定在几百年后的未来末世,人类开始研发更加环保的人工智能。



大卫,就是一个拥有情感的机器人小孩。








刚出厂的大卫,被分配到一个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家中。



在长期的相处中,大卫安慰和抚平母亲的伤痛,自己也获得了母爱。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家里出车祸陷入昏迷的儿子,竟然苏醒了。








大卫最终被母亲“抛弃”了,他想成为真正的人类。



带着这样的执念,踏上了漫长的旅途。



他要去寻找童话中的仙女,而这段旅程,他走了两千年。



这个故事既让我想到了《木偶奇遇记》又让我想到了《绿野仙踪》。








斯皮尔伯格太浪漫了,片子非常有诗意。



缺乏了库布里克的理性、科学和冷酷。


很可惜,我们永远也看不到库布里克原本的想法了。








1982年的《银翼杀手》

以及2017年的《银翼杀手2049》











《银翼杀手》原作叫做《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of Electric Sheep?)



然而在这部小说里,那些androids的体内并不是线圈、螺丝和芯片,而是跟自然人一样的血肉筋骨。








只有骨髓测试才能够百分百确定他们不是自然人,而且他们的寿命也很短暂。



把这样的生命称作“机器人”并不是很合适,但又不是“克隆人”。



所以一直采用“仿生人”“复制人”这个叫法。








我左思右想要不要把《银翼杀手》算进来,可是这么经典的片子不放进来又实在可惜。



于是才把人工智能扩大到人造人

这个概念来做今天这期盘点。








另外人形机器人的影片还有很多:



比如我们实在是太熟悉的《西部世界》;



感觉《西部世界》几乎把人工智能觉醒这个梗玩儿烂了,只可惜后面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收了。


但是没关系,《西部世界》看前两季足够了。







比如去年上映的一部文艺片《杨之后》;


《杨之后》的设定也是家用机器人,是一位哥哥。


我们其实介绍过这部片子画面很美,中国女孩和仿生人的科幻散文



作为保姆机器人的杨,在经历过许多次人类的生离死别之后,决定让自己停摆。







比如耳熟能详的《终结者》系列;

1984年第一部,1991年第二部。








《终结者》很有意思,

想来它包含的元素真的很丰富,

末世、天网、穿越、机器人。







虽然是机器人互殴不见血,但也真的很凶残。



尤其是液态金属的第二部,回想起来非常“童年噩梦”。








还有比如《异形》系列中,

超越人类的大卫8型生化人。








2025年,维兰德公司经过多次更新换代后,诞生了堪称完美的大卫8型。



他是人类现有所有科技成果的完美融合,有着足以以假乱真的人类外表和近乎恐怖的储存记忆能力。








我曾经不止一次在文章中提到过这部玛丽雪莱的科幻作品,后来改编成电影《科学怪人》。








《弗兰肯斯坦》全名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很多人觉得异形前传来源于古希腊深化,其实更多是受《弗兰肯斯坦》的影响。








在200年前的那部小说里,弗兰肯斯坦博士从墓地等地方找来了各种人体残肢,从学校实验室偷了一颗大脑。



利用这些制造出一具人体,然后这个怪物活了。



这之中虽然没有人工智能的概念,但已经有了后期人造机器人科幻片的雏形。








最终怪物失去控制,到处害人,还弑父,并想要成为新的造物主。



这部小说写成于1818年,在《异形契约》里,大卫提到了玛丽雪莱丈夫的诗作《奥斯曼迪亚斯》。



也算是一种直接的致敬吧。










03



从类人形到半人形恐怖谷形态。



凡是有眼睛、四肢,近似人类或者宠物形态,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机器人。


这种形态最初是比较可爱的,但越接近人类,越是逐渐形成恐怖谷效应。







2005年,由《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小说改编的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上映了。








这部小说是1979年的广播剧剧本,里面的大脑袋智能机器人马文备受喜爱。


直到被搬上荧幕,观众才觉得这感觉“对味儿”了。


这部小说和影片我们详细介绍过火星送书,人生必读的科幻神作!








马文的形象非常可爱,讨人喜欢,主要原因是他像人却又不像人。


与此相同的可爱的智能机器人设计还有很多。


比如《星球大战》系列中的C-3PO、R2D2、BB-8







C-3PO原是由9岁的阿纳金,用废弃的残片和回收物拼凑而成的。



不过他一开始没有外壳,零件和线路都露着。



可由于机器人特征太明显,说话又很萌,

即便身材比例已经比较接近人形了,也不会令人生畏。







还有2008年《机器人总动员》中的瓦力;








2014年《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








《爱,死亡机器人》第一季中的《齐马蓝》。








你会发现当齐马是一个高大的艺术家巨人时,非常具有压迫感。



而当他回归泳池,变成最初的清洁机器人形态的时候,又变得简单而可爱了。











再往后演变,机器人就会开始变得吓人了。



去年,Netflix上映了一部发过科幻喜剧《巨型漏洞》法式性感真是养眼,剧情无厘头槽点满满








2048年的某一天,人类生活在一个全自动化的世界里。



每户人家都有不止一个保姆型机器人。














上面这几个都蛮可爱的,但是到了人形就开始恐怖了。



这里的人形与上面的不同,虽然都是由真人扮演的。


但是举止僵硬,眼神古怪,就让人有一些冰冷的不适感。










1999年,由阿西莫夫的中篇小说《200年人》改编的电影《机器管家》上映。



讲述了一个家用型机器人逐渐觉醒,自愿输血变成人类的故事。








虽然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但机器人安德鲁的面目特征已经开始“恐怖谷”了。








2004年,著名人工智能的电影《机械公敌》上映。








这是一个经典的机器人叛逃的故事。



公元2035年,机器人受限于“三大法则”,遍布城市的快递、生产线,以及加入家庭保姆行列。








总部位于芝加哥的USR公司,开发出了更先进的NS-5型超能机器人。



然而就在新产品上市前夕,创造者却在公司内离奇自杀。



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现:机器人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他们对“三大法则”有了自己的理解。








这个故事内核取自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



不同于前面的强设定电影,《机械公敌》真正一本正经地讨论了机器人进化的可能性和原因。



这段灵魂拷问很精彩






他们的动作更快,攻击力更强,不怕疼,还可以迅速更新学习。


他们诡异的表情,与人类的五官非常非常接近。







2014年上映的《机械姬》也是不得不提的。








知名搜索引擎公司的老板,研制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伊娃。



为了确认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希望程序员能为伊娃进行“图灵测试”。








在测试期间,程序员对艾娃产生了同情。



甚至暗生情愫,决定帮助这个机器人逃亡。








自我意识觉醒后的机器人,比人类更聪明,更狡猾,更婊。



另外,如果无法分辨真人与机器,那我们又如何确定自己是不是人工智能。







不过这个问题在随后几年的《西部世界》里,更加明确的提出并进行了更深刻的讨论。










04



最后我们说一下非人形,

虚拟形态的人工智能作品。



在真正的机器学习,强人工智能概念出现之前,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想象总是基于某个实体。



但是显然,人工智能的终端在服务器里是更科学更合理的。








《流浪地球2》讲过了,我们就不展开了IMDb排名前250,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



2013年有一部爱情电影《她》








这部片子看得有点儿心酸,斯嘉丽约翰逊仅作为声优出演。


但是仔细想想,只提供帮助不制造麻烦的爱人谁不想要?








这也是人性自私的最好证明,好像也不值得可怜。



《生活大爆炸》第五季也有一集。



已经单身太久的Raj,在跟Siri聊天的过程中,找到了恋爱的感觉,并坠入爱河。







我也试了试






2008年,电影《鹰眼》上映。








鹰眼是美国军方研究出来的超级电脑。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世界各个角落无处不在的各种信号。



进而分析美国可能遇到的各种威胁,在威胁出现在萌芽阶段的时候消除他。



这里的人工智能没有形态,他可以调动所有联网设备,无处不在。








2011年,经典美剧《疑犯追踪》(POI)上映。



出自《西部世界》的编导乔纳森·始乱终弃·诺兰。



关于诺兰夫妇的片单我们也写过骂归骂,只有他能拍出你想看的








《疑犯追踪(POI)》与《鹰眼》类似,《流浪地球》的MOSS其实也与之异曲同工。



如果在全部剧集中选出一句最经典的台词必定是“YOU ARE BEING WATCHED(你正在被监视)”。








男主人公制造出时刻监控公民的人工智能The Machine.



通过观测已有模式的算法,来识别有可能进行暴力犯罪的人或者潜在的犯罪受害者。



这部片子非常经典,我真的强烈推荐。

在此之后,每次看到摄像头都有古怪的异样感。








既然说到摄像头了,我们不得不用《2001太空漫游》来结束今天的盘点。



很多人看《流浪地球2》的时候都想到了《太空漫游》。



这部上映于55年前的经典科幻力作。








这部电影很难一次性看完,也很难一次性看明白,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伟大的装逼片。



还让库布里克装成了。








原著作者兼电影编剧是阿瑟·克拉克,但不同于普通的改编。



小说与电影是同步进行的,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辅助库布里克的拍摄。








摄像头代表的哈尔9000,就是“发现者号”上的人工智能。



他拥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能模拟出大部分人脑的活动。








哈尔9000是最先进的,从来不会出错,也从来没有被关机过。



但是当人类怀疑系统是不是出了错误,准备将它关机检查的时候,人工智能突然反叛了。



而在太空里,人工智能的叛逃是致命的。








由于篇幅有限,关于仿生人、人造人、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影视作品,只能聊这么多了。



这其中还没有包括:



克隆人(《月球》《双子杀手》);

义体改造人(《攻壳》《赛博朋克:边缘行者》);

外星机器人(《奥特曼》《变形金刚》);

基因改造人(《千钧一发》);

变种人(《生化危机》《变蝇人》)等等等等。



因为我想重点突出一个概念——就是人类赋予的新生命,“智能大脑”这一部分一定要是人造的。



对于人工智能的突破,我个人不抱有乐观的态度。



火爆全网ChatGPT我也试了,老实说比较失望,能做的事情还是非常有限的,恐怕只是要用来拉一波股价。

我们自己对于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还不够,更何况让机器学习人脑。

想要突破深度学习的困境,恐怕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可能永远也突破不了。

当然,我也说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对于最前沿科学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大家也可以留言互动。

在统计片单的时候,我简单罗列了相关作品的海报。

一起贴在最后,方便朋友们自己查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