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分析:殡葬向绿色转型 要坚定也要“温柔”


逝者如何安葬,于家于国都是大事。一块墓地、几挂鞭炮,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一般来说是逝者“入土为安”生者“凭吊有物”的必要。但在人口基数达亿之多的,厚葬则必然导致土地大量被占用,使用不可降解材料则会使得环境被破坏。可用土地的有限、生态环境退化与墓位面积超标、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已成显性冲突。为保生态、惠子孙,推动殡葬向绿色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非改不可。北京陵园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到网站具体了解一下,有专业的客服人员为您全面解读,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合作!http://www.binzangxinxi.com/



近些年来,各地按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倡导移风易俗,不断推进殡葬改革,探索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上饶集中建设公益性公墓,规定连续年施普通火葬全免费政策,大力推进绿色殡葬,确保年底之前全市火化率达到0%,正坚定不移任重而道远,将殡葬推向绿色转型。


推动殡葬向绿色转型,需要公众心理和殡葬机制的同时推动,而且必须细心温柔地推动,不能来粗的。首先,公众要摒弃讲风水、论排场甚至薄养厚葬的旧观念,孝道在生前、祭奠在人心,对于逝者,心诚之至则不必把重点放在形式上。更何况,有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甚至如化骨灰为“宝石”等多种安葬方式,既可寄托哀思又可减轻负担、保护生态,何不择一而葬呢


当然,也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推动殡葬向绿色转型的制度保障。年2月,民政部等9部委已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采取鼓励、引导的方式推进。年,江西首次将绿色殡葬建设纳入全省50项民生工程,要求各地加大财政投入和施奖补政策力度,重点完善殡仪馆、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只有认真落有关规定,杜绝粗暴行政,才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配合。


事情要一件一件做,既要人性化切合际又要按相关政策措施坚定执行。如上饶市弋阳县桃源街道东站居委会倪爱洲带头签订搬迁协议,率先将该县353国道沿线自家坟墓迁移,在她的影响下,桃源街道一个上午就迁移坟墓5座;收缴棺木工作启动后,鄱阳县乐丰镇80多岁的吴宗贻老人首位主动上缴棺材的村民。下一步,还需要各地结合当地情况尽出台奖补、规范等细则,尤其是在在提高绿色殡葬的服务供给能力。这就要求严格落安葬服务标准,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项目,强化人文关怀,为公众提供更多、更质的绿色殡葬公共服务产品。如此,“死不起”的焦虑方可慢慢从旧习俗中消除。需要明确的是,推动殡葬向绿色转型非一朝一夕可成,再好的设想,也离不开各方的共识和努力。有关方面一定要充分考虑公众意愿、尊重区域习俗,强化正向激励引导,逐步推动,切忌“一刀切”和“运动式”的殡葬改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