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华全媒+丨赋能百业 走进千家——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透视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走进9月1日在上海开幕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可以看到,一系列高水平应用正掀起智能化浪潮,促进高质量发展,发挥赋能百业的“头雁效应”、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

走进百业,赋能实体经济

7毫米粗的特殊钢丝,就可以吊起5辆小轿车的重量——走进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种超高强度桥梁缆索钢产品,其原材料由中信泰富特钢自主研发。产品背后,智能化生产线利用工业大数据实现生产现场的数字孪生,依照产线实际进行1:1建模,实现产线的3D可视化,智能保障人员本质安全、能源最低消耗及产品最优质量。



中信集团展台展示的超高强度桥梁缆索钢产品。新华社记者龚雯 摄

“中信泰富特钢是全球领先的特殊钢生产企业,服务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FAST等国家重大项目。在数字孪生特钢工厂,可以动态、直观地监测生产和设备状态、能源消耗,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中信泰富特钢智能及信息化部部长白先送说。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AI技术高水平应用的集中秀场。走进展馆记者看到,这里既展示了灯塔工厂、无人船等应用创新,又科普了算力、芯片等基础设施;既有AI下棋、手术机器人等服务类融合,又有隐私计算、多模态大模型等前沿探索。

紧抓场景创新这一“牛鼻子”,AI正深入传统行业痛点,形成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更好地赋能高质量发展。“我们在全国30余个矿区,落地了近300辆百吨以上工业‘巨无霸’矿用卡车和宽体车,基于我们自主研发的平行矿山操作系统——‘愚公YUGONG’,让智能技术可以不断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参展方慧拓联合创始人陈龙说。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超过3000家。2018年至今,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也实现倍增,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迈开坚实步伐。

创新应用,添彩数字生活

以更智能的城市、更贴心的社会为导向,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也不断突破,为数字生活添彩。走进商汤科技展台,可以看到一个名为“元萝卜”的AI下棋机器人,小小的机械臂能精准操作棋子的移动,实现毫米级的操作精准度,还可以从零基础为孩子讲解象棋文化和规则。



商汤科技展台展示的AI下棋机器人。新华社记者周琳 摄

“希望通过创新和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个能够真正‘思考’和‘行动’的机器人产品,让产业级AI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用科技搭建情感的桥梁。”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立说。

对于不少现场观众来说,人工智能不再像一个学术名词,而是和电力、互联网一样成为一类通用技术,用看不见的方式,既“飞入百姓家”,又“眺望星辰大海”。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曾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启动“探星计划”,用AI帮助“中国天眼”FAST处理每天接收到的庞大数据量,寻找脉冲星。

截至2022年9月1日,天体探索方案从巡天观测数据中,找到了22个脉冲星候选体。腾讯优图实验室研究总监汪铖杰说,“中国天眼”FAST在1周内产生的数据大约相当于3000万张信号图,如果以人工肉眼处理,按照1张/秒速度,在不吃不喝不休息的条件下,大约需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处理,人工智能三天就可完成。

跨前创新,全球携手合作

4年多来,已经有20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签约落地,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其中不乏微软、亚马逊、阿里、腾讯、百度等龙头企业;200余项企业创新产品在大会上首发首秀,走向国内外市场,推动全球产业合作共赢。

从云计算落地“一带一路”,到无人驾驶走进全球码头……如今,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正不断走出国门。泰国的林查班港口内,来自中国西井科技的无人驾驶重卡Q-Truck不断穿梭。和柴油车相比,每辆电动Q-Truck每年还可以减少10.7吨的碳排放。

“一体两翼”,应用拓展和技术突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主攻方向。多位与会专家表示,从感知到决策,向通用人工智能不断迈进的过程中,需要全球携手、开源合作,共同进行基础技术攻关。

1日下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大会上发布“OpenXLab浦源”人工智能开源开放体系。“开源开放已成为推动技术持续进步的行业共识和重要驱动力量。”实验室教授林达华说,希望各方携手,推动人工智能对产学研各领域全面赋能,为构建人工智能开放生态,推动人工智能科研与技术突破、交叉创新和产业落地提供全方位的算法与平台支撑。(记者周琳、龚雯、周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