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手机AI语音助手该不该拟人化?它能给人类带来什么情绪价值?

随着“元宇宙”的大火,国外的很多科技厂商都相继推出了自家的“虚拟人”角色。比如国际大厂三星,就推出了自家的“虚拟人角色”:G·NUSMAS,一个外星人形象的虚拟角色,在名字上也非常有意思,是SAMSUNG的倒写,意味着“镜像”的意思,也表明了其三星虚拟世界化身的身份。
从整个市场大环境上看,这类虚拟形象的推出都是为了“元宇宙”而存在的。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元宇宙”的火爆,让很多科技厂商不得不“提前布局”,对于他们而言,不管“元宇宙”之后发展如何,当前“抢占先机”才是最主要的。



G·NUSMAS 图源:来自网络
话说三星这个“虚拟人角色”:G·NUSMAS,还是比较可爱的,极具高科技视觉感,很难不令人心动。
“虚拟人角色”不仅在国外很火,在国内亦是如此。对于国内各大厂商来说,虚拟角色这一概念有着更大的商业价值,尤其是手机厂商,手机上很多功能都和“虚拟人”有关,其中关联最大的就是语音助手。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进化,手机已经和人工智能高度捆绑在一起。早期智能手机“轻触即所得”的操作方式成为智能机的标志,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更是直接获得了消费者的好评。而当语音助手出现之后,智能手机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革命,语音交互有着更为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更符合人类交流的方式。
国外智能语音媒体Voicebot在2020年末发布了一份《智能手机语音助手消费者采用率报告》,根据报告数据内容显示,智能手机上语音助手的使用率从 2018 年的 51.5% 上升到 2020 年的 56.4%,由此可见语音助手的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



语音助手从刚诞生到如今的花样百出,早已褪去了早期的青涩。现在的语音助手已经拥有了足够深度的AI学习能力,落地应用场景丰富。如小米标志性的“小爱同学”,华为标志性的“小艺”,苹果标志性的“siri”,这些手机语音助手可以通过与用户进行对话,来不断地学习用户的语音习惯,并且将其通过网络共享,丰富自身的“知识库”。
此外,手机语音助手甚至已经进化到了“连问连答”、“情感对话”的阶段,通过自身的AI能力识别上下句的语义,并且得出用户是否在与机器进行对话的结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视剧《少年派2》,剧中的林妙妙因为工作、生活的不顺心,心理很烦闷,但是又找不到倾吐的对象,最后跟手机语音助手对话。



林妙妙:小爱小爱
小爱:在,恭候多时了
林妙妙:你好吗?我不太好
小爱:如果不开心,就来小爱身边躲躲吧,来跟我说说发生了什么
林妙妙:发生了好多好多的事情怎么才能让我开心起来呢?
小爱:每天都对着镜子笑一笑,时间久了就会开心了,不过做起来有点傻,嘻嘻
AI技术的加入让语音助手这类功能形成了质变,不仅拥有了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理解能力,还被赋予了情感能力,让它能够实现与人类的共情。机器通过理解人的情绪和处境,给出关怀的、富有同情心的回应,从而给人提供即时的情绪支持和长期的情感陪伴。
但高速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创新瓶颈,手机厂商并不知道AI语音助手的下一条路在哪里。恰逢虚拟人概念火热,而且AI智能语音助手也有足够强的智能化。所以,就有一些厂商认为:语音助手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个“人”的外表。



图源:MIUI 13
于是:
智能语音助手+虚拟人+手机这样的组合就出现了
那么手机语音助手该不该拟人化呢?
手机如今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的很多娱乐活动也都来源于手机。在我看来手机“拟人化”的语音助手,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方面是,虚拟人物相比纯声音更能缓解现代人的孤独感,增加心灵陪伴,更能彰显AI的共情能力。
不利的一方面是:手机本身就是一个频繁使用的产品,对于产品来说,界面越复杂、越浮夸,就越不被消费者接受,尤其是语音助手在手机中还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总结:随着技术的不断扩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优化,语音助手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交互逻辑。两者的相结合,为语音助手成为通往智能化生活入口提供了便利。至于手机AI语音助手该不该拟人化?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素材引用来源:微信公众号:不客观实验室
侵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