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闻转载当手机商开始造车时,新造车势力已瞄准AI机器人丨浙氪观察2022/9/14 16:26:03


智能电动汽车的热潮在主流手机厂商间蔓延多年,小米、苹果、华为、OPPO纷纷下场布局:机器人研究院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到网站具体了解一下,有专业的客服人员为您全面解读,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合作!https://www.sri-robot.com/

前有顺为资本投资蔚来、小鹏,后有小米旗下语音助手小爱与奔驰合作,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雷军的造车野心十分明显;华为是手机厂商中首家宣布入局造车的,余承东曾言汽车非是四个轮子的手机,将造车摆在举重若轻的地位;还有苹果,近年来不断产出汽车领域相关专利,核心攻克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环境交互等方面技术。


当造手机的入局智能电动车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小鹏、吉利等造车老选手们,已经将目光瞄准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等产线,产业布局动辄百亿。


从手机、汽车到机器人,从消费级科技产品到高精尖科技制造商们集体转向,是追逐风口、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还是生存焦虑下的被动选择


;145,145,145)!;"图:


谁在跨界
造车有多难


至少在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前,叫得出号的车企屈指可数,许多企业或许敢想,但并不敢尝试这样高壁垒、重资产的行业。


如今,在电动化、智能化、联化、共享化的造车新趋势之下,互联企业、科技企业意识到,自己有机会、有能力涉足造车,进入汽车供应链,传统汽车工业格局开始被打破。


玩家越来越多,竞争不可避免地被前置了。


站在汽车生产的中心环,企业们看到了智能化转型的变迁,也找到了下一个新的方向智能机器人。


手机制造商造车,车企造机器人,是起点不同、中点一致的选择。在接近行业天花板的当下阶段,如何利用自身势,抓住机遇迈入更大的增长洪流,这不仅是消费电子品牌对造车所期待的,也是车企对高端智能制造所渴望的。


比如在生态打造、形成闭环的过程中,小米积累了与成百上千个、来自不同行业的下游供应链工厂对接出来的整合、议价能力。


这份能力正是汽车工业所需要的。汽车作为一个大型的精细化、智能化产品,尽管关键的研发能力法绕开,但几万个零部件的研发、生产、组装需求下,拥有整合议价能力已是巨大势。依赖于国内强大的工业体系,这种能力如果能嫁接转移到汽车领域,将为小米带来极强的势。


而进军机器人,也是科技互联企业入局智能制造的主要路径。


;145,145,145)!;"图:小米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铁大


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心目中的汽车就是一个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能力是可以不断流动的。不过这种流动一般集中在硬件生产+软件交互强相关的领域可以看作是制造综合能力的结合。比如服装行业的知衣科技、凌迪科技,人机制造运营商大疆、极飞科技,四足机器人云深处、宇数科技等等。


前不久,小鹏汽车旗下的小鹏鹏行刚刚宣布完成由IDG领投的1亿美元A轮融资,改写了近两年仿生机器人赛道比较大单笔融资记录。在它之前,小米也推出了四足机器人铁蛋,人形仿生机器人,意图从自身品牌定位出发,向市场推出消费级机器人。用巨量的研发投入,换一个展示科技力、进入高科技赛道的契机。


;145,145,145)!;"图:小鹏


很难说如此投入是否值得,毕竟坚持研发的四足机器人前辈波士顿机器人,也只是在近期几经易主、被现代汽车收购后才得以现商业化,虽然气大,却不受资本市场欢迎。小米、小鹏相比宇数、云深处来说,确更接近消费者,但消费者是否会积极买账进军机器人赛道会不会又是C端品牌的浅尝辄止这些都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与之相对的,像芯片半导体的智能制造绝对上游产业,往往只专精与一个细分领域且不会考虑跨界。能华微电子告诉36氪,仅在氮化镓材料研究方面,团队就已经经历了10余年。对于其他领域,暂时不考虑布局。不论商业化还是科研,我们都还是会围绕自身在氮化镓材料上的势,未来几年都会是如此。


智能制造跨界,为了什么
说到跨界,总会令人想到两个问题:是原来的赛道不好,还是新的赛道太吸引人了这其中暗含的问题,是企业如何把控风险和机遇的平衡。智能制造企业频频跨界,为了得到什么


不同的出发点,理由也不尽相同。


基于技术,跨界是对自身科研能力的延伸。比如海康威视旗下的海康机器人,就是基于视觉识别技术在应用场景方面的探索而成立的。海康从图像识别领域积累下来的经验,能够在智慧物流的闭环环境中进行有效的验。不仅双向反哺了科研能力,也开辟了一个新的赛道。资本层面上,海康机器人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进入分拆,计划在创业板上市。


基于战略,跨界是对自身行业定位的调整。对高调官宣造车的小米来说,从手机界的拼XX一路走来,小米已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手机+智能家居生态。


手机之外,小家电、生活用品等上千个SKU充了米家生态链。在消费级电子产品领域,已是数一数二的头部。去年3月小米发布会上透露,2022年底,小米现金流高达1080亿元,因此跨界造车对小米来说,是一个有些费劲但讨巧的增长策略。


;145,145,145)!;"图:小米CD仿生四足机器人


另一边,除开纯投资行为,吉利收购魅族、百度成立集度汽车机器人,也是出于相同的考量。一方面,收购魅族有利于吉利完善车机系统;另一方面,成立汽车机器人有利于打造自身定位,展现其汽车行业的未来前瞻性。


但不是所有跨界都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势。比如一些仍在依赖巨额融资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继续跳进机器人赛道烧钱,不免令外界怀疑:原有商业模式是否健康多点布局是不是出于对自身业务的担忧


跨界有风险,企业需谨慎。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进行跨界尝试,是为了寻找自身的二次增长点。


数百年前,我们惊叹于欧美工业的发达,看到汽车生产车间里忙碌的机械机器人,目送着一辆辆车成功下线。当时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先进制造企业,林德、博世都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卡位,成为国际领先制造水平的代词。


今天的国产智能制造企业,也许也是在走相似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