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人工智能专业,你想报考吗?




人工智能建设发展状况

11日,刚刚闭幕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8个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项目、36个人工智能产业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一批产业生态创新平台揭牌……。




从7.5平方厘米的玻璃片中储存75.8G数据的微软硅石项目到算力相当于50万台计算机的华为Atlas900训练集群;从一枚小小的智慧听诊器到智能机器人家族亮相3D虚拟AI家园 ;从“智能技术的最佳实验场”到“智能运用的超级孵化器”……一个个硬核产品、一批批重点项目、一项项运用场景以“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集聚上海。




2020年是“新基建”元年,新基建“一业”带“百业”,人工智能在这中间都有。人工智能既是带动百业的“一业”,也是被带动的“百业”的无机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讨院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19)》,2018年,在我国745家人工智能企业中,577家企业发生了融资事情,融资总额为3832.22亿元,是2017年的2.04倍,排名全球第一。目前,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超过了1400亿元。扩展人工智能办学的规模和数量,是切合时代要求、因势而新的明智之举。




人工智能专业开设高校状况

人工智能,人们对这个名词并不生疏。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达特茅斯会议上就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由于技术条件所限,人工智能的发展起起落落。

直到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打破和完善,人工智能的发展热潮再一次到来,成为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并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高考和考研报考的最抢手专业之一。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完恶人工智能范畴学科规划,设立人工智能专业”。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举动计划》,要求“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大人工智能范畴人才培育力度”。




2020年,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新增备案专业最多的是人工智能专业,共有180所高校新增了该专业。相比2018年度的35所,增长幅度惊人。




人工智能专业研讨生扩招,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在接受采访时曾经指出:人工智能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假如中国的人工智能研讨想走在世界前列,高校一定要加强者工智能相关范畴复合型人才的培育,特别是高层次的博士生。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交融 加快人工智能范畴研讨生培育的若干意见》,明白扩展研讨生培育规模。




正确对待人工智能“抢手专业”

在人工智能这样的抢手专业和抢手范畴占领高地的时分,我们更需求在教育和市场中呼吁感性。人工智能专业“裁军”的音讯一传开,就有网友回复:“希望新开专业别流于方式就好。”人工智能是典型的交叉学科,触及数学、计算机迷信、逻辑学、言语学等不同范畴的知识,未必每所学校都有充分的师资和资源支撑起这个专业范畴的系统培育。一些高校只是将原来的数学与统计学院或者是计算机系改建成人工智能学院,实践教学内容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并不少见。




目前最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掌握在一部分科技、互联网企业当中,很多中小型创业团队标榜的“人工智能”,仅仅是简单的大数据抓取与初级算法运用。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研发的门槛照旧相当之高,若是在不了解的状况下贸然投身人工智能范畴,市场升温的时分未必能站在风口,等市场降温却很有能够“凉凉”。




当市场的大潮涌起时,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这样有“魅力”有“钱途”的专业一定是备受考生喜爱。但是,内行业尚未成熟时,大家都选报这样“抢手专业”,能否合适,家长和考生还是要多加感性思索。




1.首先必须看法到,抢手冷门都是相对的,专业抢手程度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此消彼长。从外语到理工,从金融再到计算机,几十年来抢手专业早就换了一批又一批。当前,互联网行业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是极快,行业聚焦的范畴总是因时而变,很多先生在大学里梦想以一无所长走“江湖”,毕业后却发现“江湖”都没了。况且,短工夫大规模的生源涌入,也会形成人工智能范畴一定程度上的“人才饱和”,尖端的“红利”吃尽之后就需求面临激烈的竞争。市场永远需求的是精英人才,而不是普通的从业人员。此外,人工智能也是一门非常“烧脑”的学科,若是没有过人的学习才能,还没等被市场所淘汰,能够就在学校里先被学分“制裁”了。




2.要充分抓住第二学位学习机会。在跨专业学习越来越盛行、“蓝海”和“旭日”此起彼落的当今社会,留给先生的失业弹性和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大。学播音掌管也许在传统广播电视业没能找到工作,却在付费阅读App找到本人的落脚点;学文学专业没能成为作家,却成了游戏公司的文案策划……面对专业选择要停止慎重思索,兼顾出路与兴味,而不是一味推崇“抢手专业”。




3.要突出考生的职业爱好。人工智能技术的本意就是为了取代事务性的休息,让人类完成自在而片面的发展,若是只顾“出路”而忽视了本人的兴味,岂不是舍近求远?抢手专业扩招,表现了教育发展与时代潮流的同频共振。于个人而言,若是志在抢手,就不妨坚决地当一名弄潮儿,为这一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若是志不在此,那选择本人更喜欢的,然后风雨兼程,也挺好。




高校人工智能“抗疫”初显力气

面对新型肺炎疫情,2月4日,工信部发出倡议,全国各地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功效,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疾速体温检测、智能问诊系统、机器人送药、人工智能算法寻觅病毒宿主、医学影像判读……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成为人类的新一代守护者。




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人工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可以最大限制地方便医护人员对隔离区病人的观察和诊疗,同时避免了医患院内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可以在任何工夫、任何地点,用手机、PAD或者电脑访问部署在隔离病房的机器人,随时随地的对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停止指点。




华中科技大学与华为云、蓝网科技等通力协作,研发并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华为云服务,针对新冠肺炎胸部CT影像中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肺实变等特点,完成单病例全自动精准量化结果的秒极输入,大幅提升诊断效率,减轻疫情严重区域医生诊断的繁重负荷。





其精准量化输入,结合临床信息,可辅助医生更高效地区分早期、停顿期与重症期,有利于新冠肺炎的早期筛查和早期防控。

同时,对于确诊病人,可以经过短工夫内多次复查影像数据的量化分析,协助医生有效评价病人病情停顿以及用药疗效等。




电子科技大学研发全国首款“疫情卫星地图”速查系统,该系统应用AI卫星的数据智能处理和分发技术,处理遥感图片数据,并结合准确的语义辨认和地理编码工具,把官方发布的疫情文字转化成了了如指掌的“疫情卫星地图”。




目前,这个“疫情卫星地图”曾经覆盖了全国,并继续完善和跟进新增点位数据,保证用户查询到的信息是最片面最威望的,同时在后台构成数据采集和反馈机制,希望能为疫情防控提供迷信决策。




北京理工大学“空中卫士”参战,智能无人机投入疫情防控,  该智能无人机疫情预警监控系统可以自动监控广场、公路、小区等各类环境中的人群,检测人员聚集状况,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实时获取人员体温状况,实如今非接触状况下对疑似高危人员的疾速区分,并疾速构成疫情人员相关数据,还可以提供数据接口,供大数据系统停止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研发测温消毒巡检机器人,效率是人工的10倍,据引见,体温筛查巡检机器人搭配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经过先进的AI算法,具有人脸辨认功能,可同时自动追踪抓取多个发热人员,测量精度高、可完成7×24小时智能监测预警,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和暴露风险,并可完成对历史数据的回溯、数据分析等。




无人消杀机器人装备紫外线消杀管,可完成无人值守、远程遥控,适用于车站、机场、医院等各种环境,有效提高消杀效率,同时降低人群暴露风险。据测试,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大概是人工的10倍。




中国农业大学参与研发的“智能高效环卫消杀机器人”,完成了既将药液送得远,又能达到最大雾化程度的要求。可以运用于渣滓集中点、城市街道、社区、集中防疫点、道路卡口、车站、工地、学校、地下车库等场所,还可以运用于特殊车辆等移动物体。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讨院结合天津松辉医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贝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结合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攻关研发出一套可穿戴组合式智能监护系统,能远程监控患者的血氧含量、呼吸频率、心跳速度等核心生理目的,以及体位、呼吸阻力等特定生理目的,并经过多模信息交融与自动判别,完成病情形式的智能分析与及时预警。




该项目有望缓解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人数众多对医务人员数量的需求,减轻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医患交叉感染的概率,将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该项目也可用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普通患者到危重患者的发生概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