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客公社

标题: 缝纫机器人生产出来啦! [打印本页]

作者: aitp6080    时间: 2018-9-29 14:55
标题: 缝纫机器人生产出来啦!
[attach]45086[/attach]
[attach]45087[/attach]
[attach]45088[/attach]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刘洪超整理 制图:张芳曼

[attach]45089[/attach]


[attach]45090[/attach]
现实当然不可能像相声段子里那么神奇、简单。制衣行业是公认最难实现自动化替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然而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有家制衣企业,针对各个工序自行研制开发了25种自动化设备。如今在这家企业,做一件梭织衬衫全部52道工序,有65%出自这些“缝纫机器人”之手。
[attach]45091[/attach]



[attach]45092[/attach]
服装工厂:生产状态不再传统



[attach]45093[/attach]

位于高明荷城的溢达制衣厂是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较早设立、也是较早探索缝纫自动化的工厂。车间里,那种几百上千台缝纫机棋盘一样排成一大片,每个缝纫机前坐一名女工,低头凝视、手脚并用、可劲儿忙活的壮观景象,如今已经很难看见了。


在2楼的自动化制衣梭织车缝车间,一条由机械手、电子眼等各种部件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将拉筒、修剪颈窝、压烫粘朴、开钮门四道工序连成一体,在电脑程序指挥下精准运作,不出30秒,一件衬衫的左前幅就一气呵成地做出来了;
[attach]45094[/attach]

而过去“唱主角”的制衣工,现在倒成了“打下手的”,有的给机器送料,有的监控设备参数,状态轻松而悠闲。



机器人"欺软怕硬"纺织行业的共同难题



[attach]45095[/attach]

众所周知,在国内外整车、手机等制造上,全流水线的自动化已经屡见不鲜,而一到制衣行业,机器马上就“欺硬怕软”起来——由于布料柔软,延展性强,机器如何实现面料分层与抓取,如何在推移固位时避免拉扯形变,如何在裁割车缝时实现精准定位,等等,是全世界纺织行业的共同难题。



2010年溢达启动大规模自动化制衣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边试边改,“摸着石头过河”。鼓捣了大半年,公司第一台自动袖侧机应运而生。



“传统上,做这个衬衫的袖侧非常难,必须手工折出一个等腰三尖;折叠后条纹还要和整条手臂对上,连成一线。我们称为A1级工序,过去一个熟手工要培训至少半年。”制衣厂高级经理张雄颜介绍。

[attach]45096[/attach]
而现在,制衣工梁严斤只需按标准规程把布料摆好,“喂”进机器,剩下的就不用操心了。过去一个熟手工一天工作8小时,只能做300—500件;而她一人“伺候”两台机,一天可以做1800件。生产效率从2011年的87%提升到2016年的108%。



像这样各种功能的“缝纫机器人”,溢达已先后投入使用了1600多台,将全集团梭织(以衬衫为主)和针织(毛衫、弹性较大的T恤等)制衣的自动化率分别提升到65%和35%。



工人:工作状态不再传统



[attach]45097[/attach]



制衣车缝行业有句行话叫“脚不离车(衣车),手不离片(裁片)”,因为在车缝过程中,操作工需要用脚来控制衣车的速度,而手部需要高度协调配合,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别说车缝,就是钉纽扣这么简单的工序,都不是那么容易干的!”从一线女工成长起来的张雄颜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工人一天几千个纽扣钉下来,常常头晕眼花,手指头都起水泡。”

[attach]45098[/attach]

 图④:广东溢达针织布厂的机械手臂(针织自动验针机)

2013年,溢达联合广州一家设备供应商,研发出一种转、钉一体化的自动钉扣机,利用图像识别感应器自动把纽扣转到同一个方向,然后钉到衣服上。如今,溢达推广使用了20多台这种钉扣“小能手”,不仅使工作效率提升了20%,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人机融合 智胜未来



[attach]45099[/attach]


在溢达杨梅制衣厂,记者的目光被一台圆盘状三头六臂的机器吸引住了。制衣厂梭织技术工程部经理刘志鹏介绍,这是2014年公司要求供应商升级后的自动运介英机。10年前溢达就从德国引进了该设备的第一代机器,大伙都形象地称它“八爪鱼”。“介英,通俗地讲就是衬衫的袖口,里外两层布,中间夹一个硬挺效果的朴。说它‘八爪鱼’,实际上一圈有12条‘爪’,两条‘爪’为一组夹住一片介英,跟着机器的轮转先缝后切,转一圈6个,只需二十来秒。”



而坐在“八爪鱼”前的是一名年轻的车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布片轻轻一叠,放进“八爪鱼”的进口。


视频:机器人缝纫机,一人多机





溢达工人的工作状态在自动化升级中悄然改变,从过去单纯地车缝工变成了机器的操作工、技术工。



工人更轻松,工作的技术含量更高,产品品质也更加稳定。杨梅制衣厂梭织总经理孙志平介绍,工厂车缝的一次性通过率从过去的85%提高到现在的94%左右。在推进自动化改造过程中,溢达在确保员工收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还鼓励工人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优化改造的合理化建议。越来越多的工人摆脱了单纯的雇工角色,主动参与到“缝纫机器人”的研发中。

[attach]45100[/attach]



随着技术飞速发展,如今的机器人不仅在高科技前沿领域大放异彩,也在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轻载复合机器人是新松机器人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具备柔性多关节机械臂及主动视觉导航系统的复合机器人,基于智能移动机器人、柔性多关节机器人、视觉识别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快速布局于自动化工厂、仓储分拣、自动化货物超市,实现物料自动搬运、物品上下料、物料分拣等。




视频:机器人织布缝衣灵活自如


随着快时尚的流行,可重新编程的机器人能够大量制造出多种多样的产品,从而“缩短供应链,减少困扰时装业的漫长的投产准备周期”。

[attach]45101[/attach]

来源:央视新闻  







欢迎光临 智客公社 (http://bbs.cnaiplu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