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客公社

标题: 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诞生,都有哪些创新探索? [打印本页]

作者: Jefflq    时间: 2023-1-29 08:39
标题: 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诞生,都有哪些创新探索?
迈入“人工智能+”的时代,立法遇到的问题更复杂现实。

脑机接口能提升短期记忆力,却可能侵犯人格权;自动驾驶车辆遇上危险,算法该如何应对;外卖平台要兼顾好效率与骑手安全……难以厘清的种种责任矛盾,限制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活力。

[attach]800147[/attach]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刚刚表决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积极回应了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社会应用等诸多瓶颈难点,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主体的良性互动营造包容土壤。

[attach]800148[/attach]

专家学者认为,法条蕴含的种种创新探索蕴含“敏捷治理”思维,从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到公共算力资源平台,均体现出立法者的灵活应对智慧。一方面,为产业发展预留创新空间;另一方面,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上海继《上海市数据条例》后的第二部数字经济领域地方法规,其将有力支撑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助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探索沙盒监管,包容创新适当规制

为人工智能产业立法,首先要为创新主体松绑,明确哪些因素禁锢住了产业发展。

“应用试点中无意识的轻微违法行为,碰触到了‘红线’,十分影响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多场座谈会上,不少企业代表吐露心声,抛出顾虑。有没有可能引入金融监管的“沙盒”模式,鼓励创新主体大胆试错?《条例》积极吸纳了这一建议,未来创新主体有望在特定区域或场景内进行首创探索。譬如,智慧医疗企业有望开展人工智能医疗试点,为实战应用积累数据。《条例》还明确制定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包容非主观故意下引发的轻微违法行为。

[attach]800149[/attach]

鼓励企业创新,也需适当规制。针对创新探索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隐患,《条例》明确分级治理理念,将对高风险和中低风险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上海市人大财经委立法监督处处长张震还认为,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政府应适度让位于市场主体。借由政府、企业、学界的良性互动,持续推动具体规则的确立。据此,《条例》提出设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将复杂的价值位序判断交由专家来决定,以深入研究推动业界共识,促进产业发展。

布局数字基建,抢抓市场竞争主动权

对人工智能产业来说,算力、算法犹如“动力引擎”。无论是产业发展,抑或是社会应用,均离不开它们。

上海已为此全盘布局,提出建设完善公共算力资源平台、算法开源平台、算法交易流通利益分享机制等。“对这些公共服务平台的精准布局,体现出上海谋布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入思考。”企业代表们如此判断。

[attach]800150[/attach]

翻阅条文,燧原科技产品市场总监陈超发现,此前提出的“公共算力资源平台”被写入法条,这让他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现实中,不乏一些技术过硬的中小型初创企业,因受制于有限资源,无法布局自身的算力平台,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主动权。《条例》明确,要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提供公共算力支持,保障中小企业获得普惠的公共算力。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透露,相关部门还将研究制定公共算力资源供给办法,推动公共算力资源平台建设,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保障市场主体算力需求。

建强算力底座的同时,《条例》也加码推动算法开源。“数据越用越有价值,算法开源的意义就在于此。”张震进一步解释,法条重在打消创新主体开放算法模型的顾虑,营造高效流通的生态环境。为此,其中专门明确要加强对算法模型的保护,促进其合法应用与推广。算法模型有了“专利”,相关权利人乐于分享,其他主体也能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人工智能产品,实现更大范围、更有价值的创新流通。

加码基础研究,筹谋人工智能“上海标准”

“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理论”,在专家学者看来,人工智能领域的颠覆式创新离不开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突破”。这种“突破”,单靠埋头实验室的传统路径很难奏效。唯有建设完善新型的产学研融合体系,才能适应迭代速度飞快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一方面,需科研人员走出固有体制,与市场需求充分对接;另一方面,也亟待建设更多新型载体平台支撑多元主体的融合创新。

[attach]800151[/attach]

针对《条例》中放权松绑的种种制度创新,不少科研人员直呼“干货十足”。从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到赋予科研人员人工智能领域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均指向当下的瓶颈难点。此外,还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在岗创业或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多元路径的选择权,让更多科研人员想干、敢干。

对于如何建设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条例》靶向清晰,要探索研发、试验、应用一体化模式,集成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学界、业界相互牵引并进的目标,正是为了产出人工智能领域的“上海标准”,在底层接口、共性算法和数据处理协议等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稿件来源:文汇APP




欢迎光临 智客公社 (http://bbs.cnaiplu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