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客公社

标题: 布局十年 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呼之欲出 [打印本页]

作者: AKsSSSyC    时间: 2022-10-22 16:50
标题: 布局十年 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呼之欲出
[img=100%,229]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o5M9ZAe1PMNl~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790577&x-signature=nBbmSV8%2FmQtfHDCS4l9vi8F3OU0%3D[/img]
上海,自1843年开埠,这枚璀璨的东方之珠,便始终站在全球聚光灯下。


它的魅力来自“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这是上海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澎湃活力,千溪万河,汇至穿城而过的黄浦江,最终奔赴大海。


它的魅力来自“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这是上海站位的高瞻远瞩和力量源泉,胸怀全局,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它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力量。


《IT时报》推出特别报道《非凡十年·上海方案》,探寻十年来始终追求卓越的上海,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故事”。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元宇宙、绿色低碳……当科技敲开新时代的大门时,上海正从东方走向世界的中心。

[attach]791835[/attach]
图源东方IC
+

+
布局十年 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呼之欲出

2015年,交大学子顾捷回上海创立傅利叶,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当时人工智能的概念还未兴起。7年间,傅利叶搬过好几次家,但都没有离开上海张江。7年,O2O、大数据、云计算……不断有新的创业赛道涌出,但顾捷一直认准康复机器人没有动摇。


这一年,正值O2O创业汹涌之际,担忧上海再失去一波浪潮的声音不绝于耳。在此之前,很多人将上海没有诞生BAT的原因归咎于上海人保守,不适合喝一杯创业咖啡。


上海不适合创业,但可以创新。创业是解决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创新则是开辟新的疆域。”当时,知名科技评论人魏武挥就对《IT时报》记者分析,上海的“大政府”作风恰好适合做前瞻性的基础研究。


2015年,上海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开始在创新上寻觅新的疆域。


人工智能,是上海坚持的新方向。2022年,上海厚积薄发,出台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简称《条例》),提出把上海市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上海的创新不是BAT的模样,而是用5至7年的实践,形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方案”。


2017年——2018年
拿着锤子找钉子,场景孕育AI独角兽
2017年,谷歌Alpha Go继与李世石一战封神后,再次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柯洁,一场人机大战,掀起一波人工智能创业浪潮。


资金热情高涨自不用说,但政府的反应速度是惊人的,201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这是上海人工智能领域首个政策文件。


彼时,一只AI独角兽正在孕育中,商汤科技于2017年落沪。


商汤的崛起是上海AI人才汇聚的缩影。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演那场经典人机对战的1990年,一位名叫汤晓鸥的年轻人,来到当时计算机视觉的最高殿堂——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归国后,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一度被学生们戏称为被人工智能耽误的优秀HR,因为他善于发现人才。在商汤成立之前,他在港中文成立的多媒体实验室MMLab就已经成为中国计算机视觉的“黄埔军校”。


MMLab也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分支,时常被拿来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比较。


“场景是人工智能的第四要素,与数据、算力、算法同等重要。”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灏认为,应用场景丰富,是上海能够站上人工智能高地的主要原因。


拿着技术找场景,还是拿着场景找技术?这个锤子和钉子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家AI大厂。从近5年的实践来看,沈灏认为,拿着场景找技术是更为稳健的,否则就很难避开资金短缺的风险。


商汤的成长路径,便明显是拿着场景找技术。


2019年,商汤加速布局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车四大板块,而且它当时已逐渐靠近C端,例如至今累计17亿台手机预装了商汤的各类AI算法,覆盖主流头部手机厂商。此后,商汤的投资更多倾向于基础设施,如斥资56亿建设亚洲最大的AI基础设施“大装置”,在上海临港建成亚洲最大的AI计算中心之一AIDC。


[attach]791836[/attach]

商汤AIDC
商汤的发展路径,几乎和上海人工智能发展的路径同频共振。


2018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这一年被大多数创业者认为是上海人工智能元年。因为向来务实的上海做了几件大事:引入20个重点人工智能项目,“人工智能22条”筑巢引凤,开放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TB级公共数据库,建立千亿级的产业基金。

[attach]791837[/attach]

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然而,上海还做了一件最被忽视的事,就是开放场景,当时预期在未来形成60个深度应用场景。别小看这个数字,由政府牵头去敲门,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景的大门才能被敲开。


2017年,初代康复机器人已经成型,对顾捷来说,只差落地场景这临门一脚。就在这时,傅利叶拿到了上海市科委的项目。“绝大多数企业不会追求政府给到一笔资金度过难关,这些立项对我们最大的帮助是进得去应用场景。”对顾捷来说,敲开医院大门,让自家康复机器人落地比拿融资难多了。
[attach]791838[/attach]

傅利叶康复机器人


2018年——2020年
以“才”谋人,全国三分之一AI人才收入麾下
2020年,顾磊磊从中国香港博士后毕业,回到上海交大任教,如今已是多个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中坚力量——上海交大清源研究院长聘教轨副教授、仿生智能感知实验室负责人、上海浦江实验室双聘青年研究员。


顾磊磊回到上海,离不开伯乐汤晓鸥的指引。汤晓鸥因为一篇论文结识了顾磊磊,当时,范智勇团队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 “A biomimetic eye with a hemispherical perovskite nanowire array retina” 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 “新型纳米线球形仿生眼” 的概念,这一研究成果被评述为 “过去几十年来仿生眼开发的重要突破”,而论文的第一作者便是顾磊磊。


[attach]791839[/attach]

顾磊磊在实验室中
回上海的决定,不单出于汤晓鸥的引荐,更在于上海是顾磊磊的人生转折点,他出生在不足300人的小山村,在一座小庙改成的小学里上课,三个年级共用一间教室,教室旁就是一个戏台,每年村里唱大戏,他们就会被迫停课。从小山村走到上海,顾磊磊在复旦度过了本科到研究生七年求学生涯。


汤晓鸥重视人才的战略眼光从商汤在各地的选址可见一斑,原则是紧贴高校,商汤前后与上海交大、清华、浙大、港中文都共建实验室。


“人是第一位”。当一隅作为“高地”成为共识时,背后的发展力度和速度是关键,而发展的核心是留住人才。


上海善用政策来“谋人”,创业者们明显感受到上海近年来落户政策的逐渐放宽。2015年,上海发布了“科创22条”,2018年,上海又发布了“人工智能22条”。近年来,上海五大新城又对各类高精尖人才张开臂膀。

[img=100%,359]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o5N2LHr0iziG~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790577&x-signature=aMuDAE%2FNGd5TTRWNyhO8KTH0tbY%3D[/img]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坐落于“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
“科创22条”首次提出,获得一定规模投资的创业团队核心人才可直接落户的优惠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人工智能22条”则更聚焦个人,将人工智能人才和核心团队纳入上海市“人才高峰工程”,并以“一人一策”的方式,为人工智能人才在上海的创新创业、工作生活等提供保障措施。


公开数据显示,上海AI人才从2018年10万人增长到2020年18万人,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上海头部高校云集,据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观察,每年上海都会输出1至2万的信息化、智能化人才。“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有时甚至一半都是华人面孔。”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资凯提到。


从谷歌的AlphaGo到蛋白质预测,似乎每一次人工智能浪潮,都开启于基础性研究的颠覆式冲击。


据AIRankings数据显示,以2012年至2022年这10年为长度看人工智能研究所和出版物作者排名,中国排全球第2,上海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12位。可以看出,不论是中国还是上海,都已在人工智能基础性研究上位列全球第一梯队,不过,还需要补课攀爬。

[img=100%,277]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83EVWWEC6p2tT~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790577&x-signature=detj42K0ytO9VcW%2BQPV1JAIs6wg%3D[/img]
“简单的都做了,剩下的都是难的。”顾磊磊坦言,基础性研发的攀爬需要政府和企业长期投入,虽然自己在仿生眼的研发上已近10年,但要真正落地,可能还需要3年左右。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2018年脱胎于上海交通大学,是由交大、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临港集团、商汤科技共同投资发起的研发机构,它在研发机构、政府、企业间搭起了从关键技术攻坚到成果转化的桥梁。


“只有把算法、算力、芯片、生物制药等都握在自己手里才安全,那就需要放眼5至10年做前沿技术攻关。”王资凯和沈灏都强调,上海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作为三大先导产业,也是为了握住中国长期发展的命脉。


2020年——2022年
人工智能“上海方案”,以十几亿撬动几千亿
天上飞着无人机,地上跑着无人零售车,道路两旁的路灯可供充电,随处可见的垃圾桶会自动分类......这番景象在上海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上真实存在着。

[img=100%,392]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o5N3671fxVnz~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790577&x-signature=NmDEh0YOQRoAlN291z3U%2B7s7z1A%3D[/img]
张江人工智能岛
与人工智能岛比邻而居的,还有规划明确的产业园。六年前刘洋创业做骨科术中AR导航,如今他的公司霖晏医疗坐落在张江医疗器械园,七年前创立的傅利叶是它的邻居,坐落在张江机器人谷。


张江是全国的科技高地,上海是全球的科创高地。刘洋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从艺术到医学,从文化到科学,转了一圈回到上海,回到张江,对他而言,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于上海的人才和产业链优势。


“我们需要有懂骨科的医生,需要懂AI的技术人员,也需要法务、营销等各类人才,上海汇聚了各类人才。”刘洋团队所做的骨科术中AR导航主要是帮骨科医生降低手术偏移率,目标是降低至千分之一,在经过150例临床实验后,他们已经十分接近这个目标。而传统纯靠医生个人技术在病人脊柱上打钉时,地方医生的误差率在35%,甚至大专家都有10%的误差。


[attach]791840[/attach]

刘洋团队所做的骨科术中AR导航
6年,刘洋团队陆续拿到6个科研项目。这几年,受大环境影响,大多风投项目搁浅,但他们仍旧拿到了地方国资、各类产业资源方近亿元投资,从而可以继续坚持做长期研发。


“做机器人烧钱,没个七八年研发投入出不了好产品。”在2015年至2016年最艰难的初创阶段,傅利叶拿到了张江集团和IDG资本几百万人民币的投资,从而使顾捷能带领团队潜心产品研发,而不必耗费大量时间找资金、办公场所等。


若以2018年为元年,5年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约17亿元,但通过子基金撬动带动了社会资本近500亿元,整个基金体系累计投资企业超过550家。像刘洋、顾捷等创业者,都受益于上海在产业扶持上的大手笔。


5年间,上海的产业链优势也在集聚,在智能芯片领域,上海拥有全国数量最多、技术水平最高的智能芯片创新企业;在算法层面,基本形成了AI算法的全栈技术产业链;在终端领域,通过集聚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代表性产业,形成了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一条从软件到硬件、从底层到应用、从消费端到产业端的AI产业链越来越显露出生机与韧性。


5年间,上海在人工智能治理上担得起“高地”的称号,拿下多个“第一”:出台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法规,编制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规划,建设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实施国内首个算法创新行动计划等。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介绍《条例》相关情况时表示,近年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从2018年1340亿元提升到3056亿元,产业人才从2018年10万提升到23万,实现双倍增。《条例》作为国内第一部省级地方性人工智能法规,将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我国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上海方案”。


以17亿元撬动了300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人工智能界的“上海方案”是速度和智慧的结晶,这座曾经的“冒险家乐园”,打破了“纽约没有硅谷,上海没有创业精神”的魔咒。
作者/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 郝俊慧 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东方IC AIRankings MMLab 浦东发布 采访对象等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img=100%,400]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ibPmOzEMTtIhy~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790479&x-signature=xhrq3nzqzTb8iXvaPAuySD5hV2w%3D[/img]






欢迎光临 智客公社 (http://bbs.cnaiplu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