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什么时候?2035年?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充满纠结:既希望它聪明到可以干所有的活儿,却又怕它太聪明反过来奴役人类。所以,有一类问题总会被问起,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会在什么时候?



尽管对未来的预测非常困难,但也不乏其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时代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机器人三大定律”的制定者艾萨克·阿西莫夫就曾在《我机器人》的小说中预测,这个期限是2035年。他描述,2035年街上遛狗是机器人,清扫街道的也是机器人。现在,阿尔法狗已经毫无悬念地战胜了人类围棋世界冠军。再过18年,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预言会实现吗?



美国科幻时代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机器人三大定律”的制定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对于这一点,现在的人工智能专家似乎不太认同。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来自德国、法国、中国的专家们对于人工智能何时可以复制人类大脑显得保守。“我们都不知道人类智能是什么,何谈去复制呢?”法国科学院院士阿卜得拉曼·海德说。

事实上,尽管人类已经知道自己大脑的哪个部位分别负责语言、视觉和情感等,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甚至在2016年宣布绘制了人类大脑皮层图谱,将左脑半球和右脑半球划分为180个区域,详尽地标明了各部分所具有的功能。但人类目前对于大脑如何进行记忆、判断、分析等思维过程,仍然十分迷惑。



动画片《超能陆战队》

有鉴于此,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阿洛伊斯·克诺尔总结说:“我们认为也许能在本世纪末看到人工智能达到人类智能的程度。”但他同时强调:“我们不应该就人工智能承诺太多,提出太多过高的期望,可能会导致失望。”

从十几年到近百年,这个区间能不能更精确一点?

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尼克·波斯特洛姆在这两个数字之间做一个折中:“可能会是50年。”据他介绍,这个数字是在大量社会调查基础上推测出的。

除了将人工智能与人类类比、假设它会是人类的朋友或敌人这种思维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思考路径?

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就另辟蹊径。他认为人工智能这种人类发明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却有可能是最有用的思维方式。每个人工智能项目就是一个不同的思维方式,千差万别的思维方式会帮助人类解决一些难题。



来自牛津大学的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也持这样的观点,他甚至认为“人工智能”这个词语不够准确,建议用“超级智能”来代替,这样就不会让大家觉得这是人与机器的战争,而表示人和机器可以一起工作,相互协作。

迄今为止,应用日益广泛的各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尚属狭义人工智能或弱人工智能,绝大部分行为能力掌握在操控者的手中,只能简单地执行人交给它们的任务。



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那一天真的来临,就不仅仅是一场结果未知的开放性的科技创新,更将是人类文明史上影响甚为深远的社会伦理试验。诚如霍金所言,人工智能的短期影响由控制它的人决定,而长期影响则取决于人工智能是否完全为人所控制。其能实现某种可计算的感知、认知和行为,从而在功能上模拟人的智能和行动,这也是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代码能否合理嵌入到人类社会当中。人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与伦理规范能否在各种智能体中用代码编写的算法,令其成为遵守道德规范乃至具有自主伦理抉择能力的人工伦理智能体?

早在70多年前,美国人阿西莫夫在对机器人三定律的科学幻想中,就提出了通过内置的“机器伦理调节器”使机器人成为服从道德律令的类似构想。在短篇科幻小说《转圈圈》(1942)中,阿西莫夫提出了按优先顺序排列的机器人三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定律,在与第一定律不相冲突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定律,在不违背第一与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有自我保护的义务。

此后,为了克服第一定律的局限性,他还提出了优先级更高的机器人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危害人类整体或坐视人类整体受到危害。



动画片《超能陆战队》

从内涵上讲,机器人定律是一种康德式的道德律令,更确切地讲是人为机器人确立的普遍道德法则,以确保其成为遵守绝对道德律令的群体。而更耐人寻味的是,机器人三定律是通过技术实现的。

不得不指出的是,用数量、概率和逻辑来表达和定义善、恶、权利、义务、公正等伦理范畴固然有失片面与偏颇,但目前只能通过这种代码转换才能使人的伦理变成程序化的机器伦理。

1997年计算机程序“深蓝”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高手加里·卡斯帕罗夫时,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这个话题就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很多人的困扰。历史何其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从那时至今,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度过了最初的萌芽阶段,正在迅速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边界也在不断变化和扩展。比如,人们最初会为计算器的计算速度惊诧,将其视作智能,但是现在它只不过是小学生都能使用的辅助工具。正如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报告中说,人工智能正在形成一种“人工智能效应”,它“总会将一种新技术带入人们的生活,而一旦人们习惯了这种技术,它便不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



动画片 铁臂阿童木



动画片 哆啦A梦

或许,人工智能并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存在,从这一层面上来说,人工智能时代早已来临。
<hr>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9月7日(原题:《人工智能何时超越人类》)、9月4日(原题:《人工智能的道德代码与伦理嵌入》)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