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关于:孩子爱玩手机,“帮凶”是谁(原创)


【全程导读】:面对孩子的顽劣性,家长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我们家长真的是辜的受害者吗还是某种程度上,我们形中也成了始作俑者呢宁波心理咨询专家的最新消息可以到我们平台网站了解一下,也可以咨询客服人员进行详细的解答!http://www.xunzhengxinli.com/h-col-116.html










【案例分析】



严女士向心理咨询师抱怨,十四岁的儿子正上初二,比较近老爱玩手机,经常用手机玩游戏、上、看视频等等。不仅耽误了学习,连视力都受到了影响,家长怎么说都不听。这让严女士很是苦恼。

经了解,孩子玩手机源于在上一个暑假补课的时候为了方便跟孩子联系,所以严女士为孩子配了一部手机。可是自那儿以后,孩子就不肯交出手机了。目前手机对于孩子来说,也不是必须要使用,只是家长对孩子可奈何。

详细询问得知,每当家长向孩子索要手机时,孩子要么跟家长软磨硬泡讨回手机,要么便以不写作业相要挟。于是严女士只得作罢。跟孩子反复讲好好读书的重要性,孩子只当成耳边风。

孩子为何软磨硬泡或者以不写作业相要挟就能让家长满足他的不合理要求

家长形中充当了孩子爱玩手机的帮凶而不自知。



曾经有一位上小学六年级的岁男孩小金因为瘾被家长送到特训学校来。家长描述孩子的瘾在是太大,不让他玩就撞墙,要跳楼,父母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来控制孩子的瘾了,不得已才送到特训学校来,希望老师能够帮助孩子戒掉瘾。

然而,从小金这里了解到的却完全是不同的一番景象。老师故意不把孩子的瘾当回事,有意意地跟孩子闲聊那些上的事儿。心城府的小金开始神采飞扬地向老师描述他如何获得上权的辉煌史。

小金说,妈妈的管制对他来说完全不在话下,任何时候只要他想上,都能把妈妈搞定。用他的话说是四部曲:首先首步是甜言蜜语哄劝妈妈让他上,不管用的话,接着就是一哭二闹上吊,一招接一招的往外抛,总有一招管用。比较后一招是撞墙,这一招往往也只做个样子就能把妈妈唬住,然后举手投降,乖乖地让他上了。

这样的熊孩子是如何被一天天培养出来的呢



【心理专家解析】



孩子打从娘肚子里出来天生就是控制父母的专家。婴儿饿了,一哭,妈妈的奶水就来了;拉屎拉尿了,一哭,身上就干净了;困了累了冷了热了病了,一哭,身上就舒服了。孩子的天性与父母对孩子的爱配合得天衣缝。



所以在婴儿时期,孩子就习得了用他的情绪来控制周围的环境,召唤父母及时来满足他的需求。当孩子的需求属于合理范围时,尤其当幼儿还没有学会使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时,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父母及时满足幼儿的需求能够给予婴儿较充足的安全感。

然而,如果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仍然停留在情绪表达阶段,那么就会带来问题了。尤其当家长面对孩子的理要求却没有原则地满足时,不仅有可能带来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问题,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有相当一部分出现情绪困扰甚至走向极端想要自杀的青少年,其缘由正是因为家长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导致某些时候家长法满足到孩子的要求时,孩子便走极端了。



【全程心理支招】



1保持边界和原则

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需要保持原则和边界,部分满足孩子的要求。分清哪些是需要满足孩子的,孩子的哪些要求却需要拒绝。在拒绝的方式上可以温柔些,但是在态度上需要坚定地表明家长的立场。而不是看到孩子不高兴或者闹情绪了就退让。

2对孩子的教育保持一致

家长成员之间对待孩子的教育需要保持一致,以免孩子投机。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如果家长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有出入,尤其在对待孩子需求方面,比如爷爷奶奶或者父母一方过于溺爱孩子,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话,孩子就有可能投机钻空子。由此,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也就在所难免了。



3分清楚责任边界

有不少家长望子成望女成凤心切,为了让孩子能够好好学习,于是使用一些物质方式来激励孩子。但这样做的结果,要么是把学习的动机转移到了家长身上,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为了家长,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要么,孩子和家长形中形成了一种恶性的交易模式家长利用物质奖励诱导孩子学习,孩子则在学习的事情上为了获得物质奖励与家长讨价还价。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孩子一门心思学好,当然不太现。

学习本是孩子人生中长本领、增长智慧和生存能力的一个过程,一旦与物质奖励挂上钩,形中学习的性质就改变了。这样处理也会使得孩子的问题更加陷入僵局。

家长只有把学习的责任完全交给孩子,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是孩子学习动机不强,家长可以从其他方面来协助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而不是使用功利化的物质奖励方式。





作者简介:

曹萍香老师,全程心理卫生研究所资深心理咨询师,擅长儿童青少年辅导、家庭教育指导、婚恋情感咨询、情绪压力管理、人际关系咨询等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