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广东的AI“鸟脸识别”,好犀利→

眼下,大量候鸟来到广东越冬或作短暂停歇后继续南飞。根据广东省林业局初步监测,目前飞临广东的候鸟总体数量超过20万只,种类超过300种。这么多的候鸟是如何分辨和统计出来的?

从事动物科学研究工作已经10多年的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梁健超告诉记者,以前鸟类调查,主要靠人员调查采样路线和红外相机记录,再进行人工分析、统计,耗时耗力。而现在运用了AI监测管理系统,可以更高效地统计广东省候鸟的种类和数量。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梁健超:这个画面显示的是我们在肇庆星湖湿地的一个试点。监测样区里布置了一套视频监测设备,通过物种关键特征的识别算法,对视频里的物种信息进行实时识别。我们可以把视频里面所有的物种信息进行后台统计,进行进一步科研分析和保护上的管理。



梁建超介绍,如果AI监测管理系统发现无法识别的候鸟种类,会推送给相关专家,请专家进行人工识别,这对于发现新的候鸟物种有积极意义。

此外,系统还通过安装环境监测仪,收集降水、风速、水质等环境数据,为候鸟栖息地的健康评估和相关研究提供数据。



AI当前已经应用到许多保护地和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和候鸟迁徙检测中。

在候鸟季,用上人工智能,很容易就可以数清壮观的鸟浪。去年9月,昆明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在大泊口部署了鸟类智慧监测识别系统,在红嘴鸥到来的时候,该系统每天均能监测到超过5000只红嘴鸥,为保护区管理人员提供了大量观测数据。

未来,鸟类监测向着高精度、动态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鸟类调查和动态监测提供创新手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普宣传提供技术支撑。

综合:总台央视新闻、中国科普网等

来源: 大湾区之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