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gba(0, 0, 0, 0.65)]编辑 / 潮电穿戴
近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重磅发布,智能穿戴设备首次纳入推荐,作为一种全新的血压测量手段,与家庭血压测量等传统方式共同构筑起高血压筛查健康防线。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重要的基础性疾病,高血压没有控制好,会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性心脑血管疾病。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全国的心血管病人达到2.9亿,其中2.7亿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但现在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远低于国外。
据了解,智能穿戴设备在血压测量方面,主要是对靶器官损害方面的进行评估,可以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颈动脉超声、肢体动脉,也就是查脉搏波传导速度和ABI指数、尿蛋白肌酐、尿蛋白的定量等检查。
智有穿戴产品中,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是两种主要的产品。其测血压的原理也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光电传感器和算法估算出血压值,这种方法准确性较低,也叫光学测量法。另一种是使用微型气泵和压力传感器,模拟袖带式血压计的示波法,通过加压和减压感知脉搏波变化,这种方法有医疗认证,准确性较高。
如华为智能手表WATCHD就采用了微型气泵和压力传感器,模拟袖带式血压计的示波法,目前产品为第二类医药器械,注册产品名称为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型号规格为MLY-B10、MLY-B11,由主机、袖带(腕带)、无线充电底座及移动端软件组成,适用范围为供成人腕部单导心电数据的采集用(不包含自动分析、诊断功能),以及适用于以示波法测量成人的血压和脉率,其数值供临床参考。2021年8月,该产品被纳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类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2021年10月18日获得批准。
光学测量技术是目前智能穿戴行业用得较多的一种手段,测血压是基本采用PPG传感器或者高级一点的手环/手表采用PPG+ECG的形式,搭配上一定的算法估算出血压。PPG又称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基本原理就是手环/手表LED光射向皮肤(一般测血氧发生红光/红外光,测心率用绿光),透过皮肤组织反射回的光被光敏传感器接受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简单理解就是:光-->电-->数字信号。即使用LED发出光线,然后光线穿过皮肤照射到血液中,感受到的反射光变化后计算出血压值。这种技术被称为光学脉搏波技术,它利用了光波通过人体不同颜色组织时的衰减特性,通过物理算法计算出起始点和终止点的时间和速度,从而测量血压。
也就是说,智能手表或手环可以通过发光和接收光的传感器,来检测手腕上的血液流动情况。当心脏跳动时,血液会在血管中波动,这会影响到反射光的强度。通过分析反射光的变化,可以得到一个波形,叫做脉搏波。脉搏波的形状和特征可以反映血压的高低。智能手表会用一些数学公式,根据脉搏波的数据,来估算出血压值。
使用光电传感器和算法实现测血压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手腕部位的脉搏波波形,根据脉搏波的上升斜率及波段时间等特征参数,估算血压数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集方法简单,只需要光电传感器和算法,用户体验好,能连续监测血压。
此前苹果从AppleWatchSeries4智能手表开始,就采用了光学心率传感器和血氧SpO2监视器,可以测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同时还具有ECG心电传感器、陀螺仪、高度计、GPS、指南针等功能。华为公司推出的一款高端智能手表HuaweiWatchGT2Pro,也采用了光学心率传感器和SpO2监视器,可以测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同时还具有GPS、指南针、陀螺仪、高度计等功能。目前这种模式几乎已经被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企业全部掌握,并普及到了多数据产品领域。
目前AppleWatch检测ECG已经获得了美国FDA认证,可以作为医学参考,30秒的检测,要比去医院方便多了。而且AppleWatch在检测到异常时,还能实现自动呼醒佩戴者,或者远程呼叫医疗救援车辆的功能。
事实上近几年几乎所有的智能手表/手环都开始在健康领域发力,巴不得让自己的产品变成一台能戴在手腕上的专业“医用仪器”。如今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健康相关将成为智能产品的下一个增长点。毕竟智能手表的形态注定其比手机更适合担任人体的“健康管家”,从最开始的监测心率到现在测体温、测血压功能就能看出,虽然手表的功能在不断变化、丰富,但对于健康的关注一直没有减少并会持续更新换代。待日后医疗条件发展更成熟时,拥有一款能随时随地监测健康状况的智能设备将成为大多人的选择。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转型、老龄化人口加剧,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但控制率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发现高血压,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
1984年医学家们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压”概念,后又在1993年进一步将血压低于130—85mmHg定为正常血压,因此当收缩压为130—139mmHg,舒张压为85~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项达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压”,也就是血压“正常高值”。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治疗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这就是血压“正常高值”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不是高血压,这样如果无靶器官损害,也无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就无需医治。
不过去年底11月13日,新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照新《指南》,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毫米汞柱)。以新的诊断标准估算,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由2.45亿增至近5亿,1/3的国人都将成为高血压患者。
新版指南认为,将患者按130~139/80~89mmHg和≥140/90mmHg进行分级有助于简化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分层且满足制定启动降压治疗决策的需要。1级: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2级: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B)。
早期筛查适用于高血压人群和高血压易感人群。其中高血压人群包括三次不同日血压测量,高危患者①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②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非高危患者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另外超重人群;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长期高盐饮食人群;长期吸烟饮酒人群和年龄≥55岁的人群,也是早期筛查的重点人群。
事实上随着智能手表/手环企业各家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如今智能手表/手环的竞争点早已不是什么性能、什么流畅度,而是谁能快速准确地抓住消费者和市场的痛点。只要能抓住用户的需求,发挥出数据的最大价值,多数厂商就有可能在智能可穿戴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但智能手表/手环要进入医疗级还面临着医疗级认证难、时间资金投入大、供应链有待完善、技术要求高、商业化落地难的挑战。至于如何解决,就得看厂商们是否愿意继续在该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了。
近期苹果就宣称AppleWatch实现了无创测量血糖的新闻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与讨论。苹果公司指出,该公司在无创血糖监测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这将为糖尿病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智能穿戴厂商采用光学法进行血糖监测时,无创血糖监测使用的是红外线(infrared)或近红外光(near-infraredlight),而不是绿光LED或者红光LED。这种光将瞄准组织间液(interstitialfluid),即一种在细胞之间的空间中携带营养物质和废物的物质。理论上,这种手表会使用一种专有算法,同时根据反射光线来确认血糖水平。但是,虽然方法相似,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血糖监测时会更加复杂。
如今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已经陷入了一个瓶颈期,每一年的升级点也不痛不痒,很难吸引用户去更新换代,更别说吸引普通消费者购买使用,这也是近期除少数新兴市场外,全球成熟市场智能穿戴行来出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这些制造智能穿戴设备的厂商来说,如何在已经趋于完美的功能或是形态上做出创新是一个难题,但一旦克服了这个难题,就很有可能成为整个市场的标杆,甚至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